第三章 皇帝流水線(第2/7頁)

只不過,每一次出城拆除這些違章私建的建築之後,他們回去時的人馬都會少很多。其中有戰死的,有拆墻累死的,還有借機逃跑的。

就這樣,不斷地拆建,不斷地重復,李守貞帶得出來的人越來越少,拆不完的墻卻越來越多,當這種反比例指數大到了某一極限時,郭威終於下達了第三條命令。

令——攻城!

郭威部全體士兵嗷嗷叫著沖向了河中城,他們的怒火和怨氣已經足足憋了有一年!李守貞,我們來了,你這一年來拆了我們多少堡壘,現在要你連本帶利都還回來!我們這就拆你的河中城……就這樣,三面強攻,北面放行,河中城一鼓而下,李守貞貫徹了自己絕不投降的宗旨,城破後全家集體自焚。消息迅速地傳向了全國,不多久,又迅速地傳了回來,另外兩處的反叛,鳳翔節度使王景崇和永興軍節度使趙思綰很痛快地投降了,他們實在不想像李守貞那樣被郭威玩死。

一切搞定,郭威用盡可量小的代價,得到了最圓滿的戰果。

現在明白了吧?李守貞的確是甕中之鱉了,只要不斷地攻城,不斷地消耗,就足以讓河中城崩潰——但前提卻是要以戰具的毀壞和士兵們以可怕數字的死亡去換取。

有必要那麽做嗎?一定要強攻才行嗎?

與其我主動去攻,去承擔損耗,為什麽不讓對方來攻我,讓對方來承受損失?也就是說,有沒有什麽辦法讓躲在城裏裝孫子的李守貞主動跑出來打我?

答案是——有!

郭威準確地分析出了李守貞的心理——死守無援,又突然看到郭威帶著大隊人馬來增援,不僅圍得更加水泄不通,更新添了一個個新建的營寨和堡壘在向他步步逼近……最後一根稻草能壓死駱駝,己到絕境的李守貞再也難以忍受這些本是無害的挑釁。

他只能一次次冒險出城,以毀滅堡壘來維持自己還能生存下去的信心。

就這樣,郭威只是用一些業務不熟練,用料不講究,粗制濫造的豆腐渣工程,就達到了克敵制勝的目的。最後,歷史可以考證的是,當這些事情發生時,趙匡胤都在現場。而歷史無法考證的是,趙匡胤要在郭威的第幾條命令下達時,才能明白主帥的用心。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圍城的一年中,趙匡胤有了巨大的收獲。他在主帥的身邊聽到了也看到了許多實際演練中的領導藝術與被領導技巧,這對他的成長有著巨大的教育意義。他學會了怎樣做個下屬,更同時現場觀摩了怎樣才能做一個成功的領導。軍隊這個大熔爐開始錘煉他,把他去蕪存菁,從一個渴望進步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快速進步中的職場青年。

還有,他最大的收獲,是結識了一個在當時同樣不起眼,而且很年輕的人。

這個人叫柴榮,歷史現在還沒有輪到他出場,但是很快整個世界就會發現,柴榮才是這個時代裏最最英名傑出的人。實際上,他比趙匡胤能力還要強,只不過他在一個最關鍵的因素上輸給了趙匡胤。而這個因素是自有人類以來就沒有誰能夠戰勝或者改變的。

那就是——命運。

是柴榮的不幸,才造就了趙匡胤的人生。

我只是想睡個安穩的覺

郭威凱旋,帶回了勝利和豐厚的戰利品(極小的傷亡數字和完整的河中城以及後漢天下重新恢復了平靜,這些比殺敵千萬,帶回來一座金山都重要),讓他受到空前熱烈的歡迎。迎接他的有鮮花、獎金、升職、百官的恭賀,以及皇帝更加委靡不振的臉。

時隔近年,郭威又在近距離的情況下看到了他的陛下。他驚奇地發現,年輕的陛下臉色更加差了,神色加倍的委靡,著名的哈欠也打得更多了,完全無視此時場合的正規,氣氛的熱烈以及全體朝臣的注視。不知為什麽,郭威的心裏掠過了一絲異樣,像是感到了些什麽,但是沒容他仔細分辨,就馬上被歡呼的人群和酒杯淹沒了。

因為郭威的新頭銜頒布了——加封郭威為官檢校太師兼侍中,正式成為後漢朝中第一人。但這兩個頭銜幾乎都是榮譽性的,這也沒辦法,除此以外,早就是朝中頂級大臣的郭威已經無官可升,除非是劉承佑肯脫袍讓位。

一時間觥籌交錯,歡聲盈耳,郭威也不由得被感染了,這一年來風風雨雨,他是容易過來的嗎?應該放松一下了,但是他做夢都不會料到,他的危機已經在這時候伏下了,他剛剛看到的那些慵懶的哈欠和惺忪的睡眼背後真的隱藏了一些東西,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給他的人生帶來巨大的變故。

甚至是給中國的歷史都帶來轉折性的變數。

現在,讓我們暫時離開皇宮,到民間真正歡樂的海洋裏去吧。在開封城裏萬人空巷熱烈慶祝的人群中,趙匡胤在第一時間裏脫離了部隊,奔向了自己久違的家,他要去探望自己日夜思念的親人。三年多了,家中一切,別來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