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百年安西都護府,十萬鐵甲出陽關(三)(第2/3頁)

李從德面有掩蓋不住的喜色,“剛剛接到消息,大唐的使者已經到了紺州!”

“哦?”李聖天眉頭一飛,“這麽快就到了?出迎的官員安排好了沒有?勞軍的酒肉準備得如何了?”

李從德連忙道:“紺州官員在接到唐使遊騎報知後,立即出城三十裏相迎,等了半日,接到了大唐使者。據甘州官員來報,唐軍五日後抵達紺州,紺州的勞軍之物已經備好……咱們於闐城裏出迎官員和勞軍之物,也都安排妥當了,大王不用擔心!”

“好!好!差事辦得不錯!”李聖天已是忘了去飲杯中的酒,他轉身走進殿中,來到案桌後還未坐下,又道:“沿途接待的官員,要與百姓一道出迎,等來使和王師到了於闐,更要舉城相迎,一定要讓來使和王師見識到咱們的熱情!”

李從德連忙應諾,李聖天好不容易在案桌後坐下了,神色仍是透露著激動,“前些年本王不斷遣使東行,打探去中國的道路,就是想去朝見天子,不曾想密使在沙州就遇到了中國派駐的官員,得曹節使引見,我於闐密使終於與中國官員見上了面,這實在是天意!這兩年,本王與大唐陛下互通書信,深知當今的大唐陛下乃是仁德、平和之君,只是沒想到,王師這麽快就平定了瓜州以東的賊人,這麽快就重新來到我於闐國了,看來陛下的雄才大略,本王之前還預估不足!好!好啊!時隔百余年,王師終於又到了這裏,往後,這裏勢必又將是王師的天下,我於闐國與王師並肩奮戰的日子,又不遠了!”

說到這,李聖天頓了頓,忽而,不知為何,他眼中就落下淚來,擡頭望向房梁,“先王,你看見了嗎?王師又到於闐來了!當年你被天子冊封為右威衛將軍,在中國內亂時,率我於闐精兵萬裏勤王,自是與千萬於闐精兵一同終老長安,那是何等的忠肝義膽、慷慨悲壯,而今,中國沒有讓我們失望,王師又來了,安西四鎮勢必重建,這片土地將再度迎來輝煌!先王,你看到了嗎?”

望著淚流滿面的李聖天,李從德也深為觸動,不禁眼眶泛紅。

原本歷史上,後晉天福年間,李聖天遣使歷經千辛萬苦抵達洛陽,進貢紅鹽、玉石、郁金香、白氍等物,以示歸順之意。後晉遂遣高居海等人為使,至於闐,冊封李聖天為“大寶於闐國王”——那是後晉天福三年,以當下來看,也就是“兩年後”。

……

李紹城率軍順利抵達於闐。

作為進軍西域的南路軍統率,十萬禁軍的副帥,李紹城對於闐的情況知之甚深。在靈州時,李從璟就於闐國之事,對他有過深入交代,但作為軍事統帥,領兵征戰在外,本能的會做好大戰、惡戰之準備,所以這回如此順利抵達於闐,讓李紹城覺得太過意外、驚喜。

這也實屬正常,畢竟李紹城對李聖天這號人物,沒甚麽接觸,甚至這個時代的人,都對李聖天還沒甚麽深刻認知,也只有李從璟知道這個留芳青史的李聖天,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所以若是李從璟得到李紹城兵不血刃,就從陽關到了於闐的消息,絕不會有半分奇怪。

——李聖天遣使洛陽,表歸順之意,受中國冊封,一心效忠中國,這跟他往後的事跡和李從德的功績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眼下,於闐國土東西三千裏、南北兩千裏,乃是名副其實的大國,雖然人丁不多,但在西域絕對是龐然大物。”於闐城外,在與李聖天相見之前,李紹城如是對柴克宏道。

不時,李紹城等人,見到了親率於闐國官、將出迎的李聖天。

李聖天身後,除卻一眾官員外,還有望不到盡頭的於闐國百姓,聲勢浩大,熱鬧非凡,無論官員還是百姓,俱都衣布帛,大多是唐裝樣式。

見此情景,直讓李紹城懷疑回到了中原。

下馬前驅,身著甲胄的李紹城,與李聖天馬前相見。

“李將軍!”李聖天作揖。

“國主!”李紹城抱拳。

這一個熱鬧而簡單的相見,拉開了往後數十年間,雙方並肩作戰的序幕。

……

與李聖天同乘一車入城,李紹城為街道兩側擁堵的人群、載歌載舞的景象所震驚,這裏面有人扮鬼神,有人著佛衣,一派普天同慶之色,就如在過最隆重的節日一般。

當日,李聖天於金冊殿設宴,款待禁軍將領,與此同時,城外,於闐國的官吏戰士,也在慰勞禁軍將士。

數日後,李紹城搬出儀仗,拿出李從璟讓他帶著的詔書,正式冊封李聖天為於闐國王。由此,唐軍進駐於闐城。

未及兩日,李聖天正在宴請李紹城,忽得一軍報,李聖天不避諱李紹城,與其一同觀之。

“蔥嶺一直有戰事?”看罷軍報,李紹城訝異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