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一日朔方一日戰,能得幾人見州城(十五)(第4/7頁)

爬起身來的時候,身旁已經沒甚麽同袍,他們都在前方奔戰,而定難軍則在相繼奔逃,已經潰不成軍,吳生顧不得去拍掉戰袍鎧甲上的灰塵,低著頭左右找了半晌,才找到不知何時打落的兜鍪,又拾起橫刀,吐了口血唾沫,渾身沸騰的血液,也隨著力竭而漸漸冷靜下來。

此時此刻,吳生知道,他們五百步騎經此一戰,擊敗了多達三千之眾的定難軍,雖然這不是甚麽驚世駭俗的戰績,卻無論如何也容不得小覷了。

疲憊無力讓吳生很想坐下來休息,但他知道不能如此,遂握緊橫刀,跟上同袍。

天亮之後,戰事已畢,尚且來不及打掃戰場,劉仁贍就要做出選擇。

這五百步騎要往何處去。

不過這卻不是難題,戰前劉仁贍就跟柴克宏有過商討。

回靈武縣自然不行,潰敗的定難軍必會將他們的行蹤報知靈武縣的定難軍主力,且不說他們能否入城,估摸著不久定難軍就會再遣人馬南下,為今之計,唯有去跟高審思匯合。

昨夜一戰,雖然定難軍敗走了,五百步騎傷亡也是不小,眼下已經不能在此多留,免得夜長夢多。

當下,劉仁贍領軍去奔向高審思。

一日行程後,先行前往西南邊關的遊騎回報,他們在邊關發現了河西賊軍,高審思所部往東邊的道路去了。

得知高審思從邊關成功撤離,劉仁贍放心下來,此時他們去追趕高審思所部,並不難追上,這也意味著幸好來的是他們,若是來的是定難軍,則高審思就要被南北夾擊。

旋即,劉仁贍下令更該行軍路線。

半日後,眼看天黑前就能追上高審思,遊騎來報,有大股河西賊軍精騎襲來。

劉仁贍聞言面色大變。

最終,劉仁贍在沒有追上高審思時,就被河西精騎趕上。

事實上,此時,還有定難軍精騎正從北面圍攏過來。

黃河就在眼前,只要東渡黃河,就能很快追上高審思,一同回到靈州,然而劉仁贍部已經無法靠近黃河,因為河西賊軍已經圍了上來。

行軍隊列中的吳生,望著四周綿延不絕的河西馬軍,心頭一片冰涼,他割下一截染血的戰袍,用布條將手綁在橫刀刀柄上,而後嚴陣以待。

戰事由河西馬軍率先發起,他們圍著朔方軍奔馳,在馬上引弓搭箭,輪射不休。

……

靈州城,節使府。

“自定難賊軍西渡黃河至今,戰事已經持續了兩月有余,賀蘭山東麓三百裏戰線上,眼下只剩靈武還在堅守,西南的豐安高審思業已領軍回撤,前日抵達了鳴沙城,定難賊軍與河西賊軍狼狽為奸,不消多久就會聯合在一起,朔方軍已是無力阻止。”

政事堂裏,懸掛的巨大輿圖前,李紹城聽李正說完這些話,望著輿圖沉思不語。

輿圖他早已看了千萬遍,各方形勢都已了然於胸,雙方的兵馬往來,躍然紙上。

片刻後,李紹城來到沙盤前,負手凝望,依舊是一言不發。

“靈武縣裏匯聚了河西所有守卒,人馬補充到了三千之數,但圍城之敵依然十倍於此,他日河西三州的賊軍北來,靈武縣的形勢就更加嚴峻,能守多久不好言說。一旦靈武縣失守,賊軍就將兵臨靈州城下。等到高審思率部歸來,靈州守卒也不過五千之數……”

李正如是說道。

李紹城終於開口,“靈武縣城防嚴密,三千人馬駐守,兵精糧足,柴克宏難道還守不住一兩個月?”

李正尋思道:“就怕靈武縣久攻不下,賊軍會以偏師圍之,而主力來攻州城。”

李紹城冷笑一聲,不怒而威,“靈州有本帥和五千將士在,管他賊軍多少兵馬,要攻克也不是輕而易舉之事。禁軍已經開拔,不日即至,我等何懼之有?”

李正俯首稱是。

李紹城不動如山,氣度冷峻,“賀蘭山東麓三百裏平地,打了兩個多月還沒打下來,就定難軍這等戰力,石敬瑭那老匹夫也敢興風作浪,真是不知死活!”

與此同時,夏州。

石敬瑭端坐於小案後,正在閱看堂中信使遞上來的軍報,軍報乃是捷報,既然是捷報,信使在送上信件的時候就說明了,側下坐著的楊光遠面前石敬瑭抱拳,滿面春風道:“賀喜大帥,得此捷報!劉將軍掃平賀蘭山東麓,圍攻靈武縣,如今河西三州兵馬也已入關,兩相合力,靈武縣彈指可破,屆時十萬大軍圍攻靈州,李紹城死期將至矣!”

石敬瑭眉頭微微皺起,目光仍舊在軍報上沒有挪開,楊光遠繼續說道:“靈州一破,朔方地利盡入我手,又且河西三州掌控河西走廊,屆時便是朝廷禁軍前來,也將無濟於事,軍帥大業可期也!”

“閉嘴!”石敬瑭將軍報重重拍在案桌上,眉心已有怒氣蓄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