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趙普潁上行良政,士子風流總不同(第2/3頁)

趙普又從縣裏調集了兩隊刀弓手,到市集來日夜守衛,在他的統一管理下,這裏貨倉、商鋪租金便宜,秩序井然且安全悉數高,差役也不敢為難商賈,很快就名聲大振,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商賈到此歇腳、中轉商貨、買賣貨物。

為此,潁上縣甚至不得不在此設立戶曹衙門,來管理商事、征收賦稅。

市集的繁榮興盛,立即帶動了周邊鄉裏的發展。

為了建立良好的商業環境,趙普擬定規則,一方面杜絕小吏差役中飽私囊,把手伸進商賈的錢袋子,一方面杜絕商賈間的不良競爭,再就是打擊賊人來劫掠……事無巨細,趙普都統一協調。

僅僅是興商這一項,就讓潁上縣的賦稅大量增長,那可不是三兩成,而是有望在幾年內就翻倍的,這可把潁上縣縣令樂得合不攏嘴。

市集剛剛建好,閑不住的趙普又把目光盯向了手工業。

男耕女織的時代,婦女們除卻幫忙農活、洗衣做飯外,就是織布制衣,有多余的能拿出去買點錢,還可以補貼家用。趙普就發現,在這一點上也是大有可為的。

洛陽學院教給了他許多經世致用的知識,也開拓了他的思維。

男耕女織的時代,能買得起一架織布機的家庭並不多,那些佃戶、貧農根本就沒有這個資格,只有中農甚至富農,才有這個本錢。而即便是中農亦或是富農,家裏的織布機,也不是時時刻刻都在用的,因為婦人的雜活其實很多。

趙普覺得,這實在是浪費了太多物力和人力。

趙普的法子,就是由縣裏出錢,購置織布機,而後分發到村、裏,搭建專門的房屋,建造統一的織布作坊,然後把村、裏的婦女統計一番,給她們分班,讓她們在一天中輪流到織布作坊裏來織布。

這就能充分發揮織布機和人力的作用。

至於有些婦人不會織布,也不用擔心,手藝是可以教的。

而那些家裏有織布機的中農富農,也可以把織布機搬到織布作坊裏來,算是織布作坊折價收購。

織好的布,再由織布作坊統一賣到縣裏,這樣就杜絕了婦人們賣布時被欺壓價錢的可能性,得來的錢財,再根據織布作坊統計的工時、產量,分發給婦人們。

織布廠不扣留一個銅板。

看似縣衙只出力,沒有收益,會入不敷出,但布匹到了商鋪裏,再賣出去的時候,官府是要征稅的,所以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如此,不僅潁上縣的布匹量得到劇增,而且百姓們的生活也得到改善。

這已經頗有農村合作社的意味。

趙普還覺得不夠,他想起了黃光石,於是在織布作坊出現一段時間後,他又派人去學習黃光石的織布工藝,然後傳授給那些織布的婦人們……

當然,趙普在潁上縣的所作所為,也不都是一帆風順的。

在抑制土地兼並的過程中,趙普就碰到了不小的麻煩。這個麻煩來自一個退伍的將校,彼人從軍征戰時,多有功勛,曾今做到過都虞候的位置,統領數千人馬,受傷後卸甲歸田,朝廷也有賞賜。

這樣的人回到鄉裏,自然勢力龐大,縣令都不敢得罪。

而廣置田產,卻是時人的習俗,這名都虞候也不例外。

趙普在辦理此案的時候,不僅受到了來自縣令的阻力,也受到了來自都虞候的行賄示好、贈送錢財等誘惑,但他始終不為所動。最後,趙普的自家房子都被都虞候派人給燒了,自己更是被威脅甚至毆打,差些命懸一線,但他始終沒有退縮。

縣裏的刑部分支機構,站在趙普一邊——此時的縣令已經沒有斷案的職責了,就像布政使沒有斷案權力一樣。

這件事最後捅到了州裏,又從州裏捅到了行省。

行省的刑部分支和禦史台分支同時震怒,派遣得力官員一同下到潁上縣。

這件事最終被擺平,都虞候被治罪。

趙普名揚州縣。

處理完都虞候的案子,時已入冬。

趙普還是沒閑著,他再度動用縣裏的物力和人力,在鄉下興建書院、興辦教育。按照趙普的說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必讀聖賢書。

趙普更是魄力十足的決定,凡適齡孩童,皆要入書院就讀,父母不準孩童讀書者,視為有罪,一律收監。不僅如此,趙普更是讓書院也教授成年男女讀書識禮,鼓勵百姓們都做文化人。

這是趙普在潁上縣種種作為中,唯一一項只有錢財付出而沒有錢財收入的事情。但趙普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卻比任何事時候都用心,他甚至以身作則,在百忙中抽空到書院去教授課程。

他說,為人不知詩書禮儀,與禽獸何異。

他說,大唐之所以為大唐,不僅因為百業興盛、國家強大,更在於每個唐人都明是非、知黑白、識禮義、懂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