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昔曾浴血三十載,而今我為唐皇帝(十九)

李從璟得到嶺南平定的軍報後,把莫離和馮道都叫到了崇文殿,對他二人道:“閩地、嶺南平定的很快,符合我等當初的最好預期。盛唐疆域三百余州,南部如今就剩下安南(安南都護府,交趾)一地,還有藩鎮割據。”

“自劉氏盤踞嶺南,安南軍民被迫與中原隔絕,不復能朝見天顏,更兼飽受藩鎮之苦,可謂是民不聊生。如今,我大唐國勢日昌,大江南北重歸太平,安南民心豈不思歸?朕意,即令郭威發侍衛親軍一部南下,於年內進占螺城(交州),倘若有不臣之賊,悉數滅之!”

“至於南詔(大理)……初,韋臯在西川,開清溪道以通群蠻,選群蠻子弟聚之成都,教以書、禮,學成則去,以其他子弟繼之,如是五十年,群蠻子弟學於成都者數千,而邊境亦安寧五十年……如是觀之,群蠻並非不可教化。而南詔既然受我大唐王化多年,便是我大唐子民,豈能不知忠君報國之道?既知忠君報國,官當至洛陽朝見於朕,以述其職,民當迎王師入境,以保地方安寧。”

“令郭威,親帶侍衛親軍入南詔,倘若路遇賊人阻道,城有奸佞挾民,當謹記王師討逆賊、擊不臣之責!一朝南詔無事,則於此地設立大理行省。”

說話完,李從璟問莫離和馮道,“諸卿可有異議?”

兩人齊齊俯首道:“臣無異議。”

大唐的西南邊患,主要就是南詔。

因為其地西連蜀地、東連嶺南的緣故,昔年屢屢侵入蜀地的西川、嶺南的邕州等地,尤其是邕州,是大唐在嶺南防禦南詔的重鎮,更是四戰之地。而當南詔侵入嶺南邕州等地的時候,又多與安南的群蠻勾結,這就使得安南都護府時常受到破壞。

平定南詔,才能徹底平定安南。

三十多年前,漢人權臣鄭買嗣殺南詔王,數年後,鄭買嗣誅盡南詔王族八百人,建立大長和國。幾年前,大長和國滅於臣子之手,現在的南詔,國號大義寧,稱為大義寧國。

午前,李從璟跟莫離等人在宮中議事,午後李從璟便出了宮,來到洛陽學院。

洛陽學院建成於長興二年春,如今四年過去,第一批學生也該在這個冬天畢業。李從璟親自到學院來,是出席第一批學生的“畢業典禮”。

學院承載了李從璟全面發展大唐、推動歷史進程的希望,關系之大不是什麽“百年大計”“千年大計”就能形容的。

在李從璟的設想中,學院學生除卻幫助大唐興盛百業,治理江山社稷,更重要的使命,乃是成為“推動時代進步的先鋒”。

眼下談這些可能還為時過早,但數十年後,學院裏必然走出許多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藝術家、政治家、工程師甚至科學家。

一言以蔽之,西方大學裏培養出來的那些推動了社會進步、改變了社會面貌的人才,李從璟都要培養;西方大學裏沒有培養出來的人才,李從璟也要培養。

西方大學用了數百年時間才培養出來的政治家、哲學家、科學家,李從璟要用數十年的時間來做到——最不濟也要打下穩定的基礎。

知識改變社會,人才推進歷史,西方社會率先發展起來的基本規則,李從璟知道,所以要讓大唐搶先一步。

只有學院先培養出來無數優秀而先進的人才,讓他們進入各行各業,大唐的社會才能全面發展。最終讓大唐領先於全世界,擁有“先進知識”“先進思想”,並發展成為“先進科學技術”“先進文明制度”,及早成長為“近現代大帝國”。

“畢業典禮”沒有在論學堂進行,而是在大廣場上。

因為有朝廷重視和號召的關系,前來圍觀的人很多,洛陽城裏的官員甚至是尋常百姓,但凡胸有墨水的讀書人,形形色色,把可以容納萬人的廣場擠得水泄不通。

廣場中央,席地坐著今日畢業的數百名學生,在學生之前,是擺案而坐的學院先生。在他們四周,才是洛陽官員,更有沒座位只能站著的許多讀書人。

學院淘汰率達到百分之五十,高得離譜,也就是說能拿到告身的合格畢業者,只有入學者一半。這些學生,現在都身著淺青色九品官袍,九銙石腰帶,配魚袋——這就是洛陽學院畢業生的標準裝束。

無論他們日後是否為官,能成功畢業,他們就有大唐九品官階。

李從璟以皇帝之尊,邁步走上高台,親致畢業賀詞。

冬日難得的大晴天,陽光暖和。

學生們坐在廣場中央,眾星拱月。

面對這些承載了他太多希望,也承載了大唐希望的棟梁,李從璟一時間感慨萬千。

他們有的十幾歲,有的二十幾歲。

數載寒窗,一朝學成,俱都意氣風發,摩拳擦掌,準備投身天下,一展平生所學與一腔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