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昔曾浴血三十載,而今我為唐皇帝(十)(第2/2頁)

“一言以蔽之,天下亂賊頻出,是朝廷的問題;天下禮崩樂壞,是朝廷的問題;天下沒有賢才志士,還是朝廷的問題!君王掌神器,而若是讓朝廷將天下治理成這番模樣,君臣皆是國家罪人,理該受到懲罰!”

“今日,朕欲大興商業,更欲商賈成為利國利民者,故而出此國策。明日,百業百工,皆可照此行之。還是那句話,善政者理政,善農者治農,善兵者從軍,善百業者從百業。在此之外,朕還要引導他們向善,引導他們利國利民,這是我們大唐自己的國家,是我們大唐自己的百姓,唐人不利大唐、唐人不利唐人,那利誰去?”

說到這,李從璟緩和了語氣,微笑道:“可能這個國策會有些問題,但朕不怕犯錯,若是出了問題,屆時再糾正就是了,但若是怕犯錯、不敢做事,也就無所謂做正確的事了,朕可不想做屍位素餐之輩。”

莫離拱手行禮道:“陛下英明!”

馮道和夏魯奇怔了好半晌才回過神來,不得不服氣道:“陛下的雄才大略,當真是古今鮮有!”

“具體的施行措施,你們下去議定章程,雖說授的是散階,沒有實權,不會被評為賣官鬻爵,但到底非同小可,不能讓宵小有鉆空子的機會。例如如何杜絕那些品行不端的商賈,搖身一變成為貴人,就得好生思量。”李從璟最後如是說道。

“陛下放心好了,若是臣等連這點事都辦不好,也無顏立於廟堂之上了。”莫離等人說道。

這件事大體而言沒有根本性的禍端,按照李從璟的意思,這些散階主要是給出海經商,在海外打出一片天地的商人。並且商賈領了散階後,也不會有經商方面的特權,只是一種純粹的身份象征,實際功能類似於榮譽勛章,起到的作用還是提升商人社會地位。

——榮譽勛章這個東西,在人心崩壞、唯利是圖的時代可能沒甚麽用,不會受到多少尊敬,但在眼下的大唐、日後的大唐,人人皆思利國利民的大唐,份量之大顯而易見。

伊麗莎白還給海盜授爵位呢,李從璟給在海外“開疆擴土”和修橋修路造福鄉裏的商人授散階,還有種種限制條件,只要施行章程沒有問題,即便有弊端,也是利大於弊。

至此,大唐的艦隊已經初具規模,大唐的商隊也即將組織起來,就等泉州、廣州等地的海港建設好,大唐就能進行海外擴張,去海外各地“找黃金”了。

“通靈州的官道、驛站,修復得怎麽樣了?”李從璟問莫離和馮道。

“按照眼下的進展,大抵明年秋天之前就能完成。”馮道回復道。

李從璟頷首,示意較為滿意,又問道:“戚同文、李谷等人到沙州後,情況如何?”

“因有精騎一路護送,戚同文、李谷等人一路順暢,過涼州、經甘州、越肅州,都沒有遇到大問題。前兩日接到的回報,是說他們已經進入各地進行考察,至於甚麽時候有成果,還得再等等看。”莫離回答道。

李從璟微微頷首,目光從皇案後望向門外,越過層層疊疊的宮殿屋檐,看向更遼遠的天地,“學院的這第一仗,可務必要給朕打響!”

“殿前軍新卒招募得如何了?”李從璟問出今日議事的最後一個問題。

天成四年時,殿前軍有五萬將士,分別是高從周部、皇甫麟部、王思同部、孟平部、李從璋部,底定江淮後,增加了西方鄴率領的三萬將士,合計達到八萬人。每場大戰後,缺額都有及時補充。如今征戰閩地、嶺南的是侍衛親軍,殿前軍未發一兵一卒,正在日日操練。

對此李從璟還覺得不太夠,大唐現在國力日盛,一定範圍內並不缺錢,鐵甲是大唐霸業的基礎,目前仍舊處在不停擴充階段。

“兩萬新卒,已經招募完成,現已充入軍營,正在訓練。”樞密使夏魯奇回答。

李從璟點點頭,沒有再多言。

如是,就等侍衛親軍平定嶺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