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千百年金陵風月,數不盡君臣過往(三)

戰事間隙,楊溥的儀仗出現在城頭。守城的吳軍將士與協助守城的青壯,見此無不是驚喜不已,城頭馬道城墻甬道和城內街道上,數萬吳軍將士與百姓悉數跪拜,山呼萬歲的聲音此起彼伏、連綿不絕。

這等堪稱波瀾壯闊的景象,足以讓任何一個男兒熱血澎湃,但被眾人擁簇的大吳皇帝楊溥,心緒雖然波動的厲害,卻沒有半分熱血與喜色。因為將士與百姓在山呼萬歲之後,就開始對大丞相呼喊不停。

楊溥看了身旁的徐知誥一眼,對方臉上掛著上位者特有的淡然笑意,向金陵軍民揮手致意。

接著,徐知誥帶著楊溥,在城頭停留了片刻,並且親自與尋常士卒、青壯攀談幾句。

遠處的吳軍將士與百姓,只能看到楊溥的皇帝儀仗,並不能知曉楊溥都說了甚麽做了甚麽,但只要能看到皇帝儀仗,知曉皇帝也能走上城頭,就足以讓他們大受鼓舞,況且皇帝與丞相慰勞士卒的情況,不用多時就能傳遍全城。

在徐知誥的事先安排下,城上與城內響起陣陣“誓與大吳共存亡”“誓死護衛陛下”“敢為金陵效死”“跟隨丞相擊潰北賊”之類的聲音,引得全城群情高昂,士氣大振。

在即將離開城頭的時候,面對軍民的陣陣山呼,楊溥看了身前姿態恭敬的徐知誥一眼,眼神觸碰到對方犀利的目光時,知道這個時候該他履行職責了。

於是將先前徐知誥在宮廷中告誡他的話,一字不差的向全城軍民復述了一遍。

隨後楊溥就聽到金陵軍民再度山呼萬歲,無疑都對他的這等詔令深信不疑,並且多少覺得有些理所應當。

這一幕落在楊溥眼裏,讓他更加悲傷,心頭的無力感也已決堤。如今在他面的金陵軍民,本該是他的將士,是他的子民,但現在,卻因為他將諸事委任徐知誥的一番話,而這般作派,饒是早已知道自己只是個傀儡,楊溥心裏也分外苦澀。

“陛下累了,送陛下回宮安歇,守城之事,交由我等即可。”見效果達到,徐知誥如是吩咐楊溥的左右。

楊溥最後在高處望了一眼滿城軍民,雖然此番景象只會讓他更加傷感,但他也有多番留戀。只不過徐知誥說他累了,他便只能累了,徐知誥說要他回宮,他便只能回宮。

楊溥到城頭後引起的莫大動靜,自然也落在城外唐軍眼裏。帝王儀仗到底非同小可、太過惹眼,望樓上的夏魯奇、孟平、郭威、錢元瓘等人,甚至遙遙望見了楊溥的身影。

金陵城軍民受楊溥感召,此時士氣大振,這意味著甚麽眾人心裏都明白,夏魯奇眼中掠過一抹一閃而逝的憂色,像是蜻蜓點水一般不著痕跡,孟平與郭威神色如常,並沒有甚麽訝異的地方,錢元瓘則是諸人中心態最好的一個。

“自古以來,但凡君王能在京師城頭露面,誓死與軍民共同據守京師城池的,很多都能如願守住城池不失。”夏魯奇望著鬧騰的金陵城頭,語氣很平緩很客觀,既沒有對金陵的忌憚也沒有對金陵的輕視,“但古往今來,真能在敵軍大舉抵達京師城下,而能不棄城而逃的君王,卻是少之又少。”

“城池到底是死地,無法挪動,而人卻不一樣。對國家而言,只要君王在,社稷就在。若是君王與城池一同有甚麽差池,可就沒有君王也沒有國家了,所以每逢敵軍圍城,君王多是棄城而逃,以圖來日。”接話的不是孟平和郭威,而是錢元瓘。

孟平笑道:“金陵不過一隅之地,如何能跟古往今來的君王相提並論?就眼下而言,無論是楊溥還是徐知誥,若是棄城而逃,讓我王師占據城池,那江南西道可就平定了,哪裏還有他們再圖來日的時候?棄城而走,他們能到哪裏去,去嶺南不成?”

郭威比較講究實際,向來不喜歡說多余的話,“楊溥到城頭來激勵士氣,必然使得金陵軍民死戰,我等要攻下金陵城,只怕要費不少力氣了。”

聽了郭威這話,眾人都默然下來。

雖然朝廷沒有嚴令多久攻克城池,但及早底定金陵,卻是領兵將領需要在意的事情,如若金陵久攻不下,對眾人來說無疑不是一個好消息。

如今夏魯奇是江南招討使,統帥二十萬王師,孟平、郭威、錢元瓘為副,他們身上都擔著重擔。

“金陵是場大戰,此事你我早就知曉,無論金陵是否殊死抵抗,王師將士都要全力攻城,及早將其拿下!諸將都是軍中棟梁,忠君報國之道就不必本帥多言了,還望諸位同心同德!”夏魯奇肅然對眾人道。

眾人莫不應是。

李從璟沒有去金陵主持戰事,而是在洛陽助李嗣源處理國政,既然太子都不去金陵,趙王李從榮、宋王李從厚就更沒有道理去了。李從榮作為攻略湖南王師名義上的統帥,平定楚地有大功,回到洛陽之後自然受到不少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