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兩軍決戰於滁和,盡得江淮莫神機(一)(第2/3頁)

此情此景,正是將帥相合。

……

不日,盧絳、蒯鰲被押解到洛陽。

很快,審訊結果被呈送到李嗣源面前,盧絳、蒯鰲二人對用離間計的事情供認不諱。

看罷奏章,李嗣源嘆息道:“吾兒識人,吾不及也;吾兒胸懷,吾不及也;吾兒遠見,吾不及也;吾兒大志,吾不及也;得兒如此,夫復何求?生子當如李從璟!”

李從璟聽聞此事後,只有一句話回應:“三軍之事皆委任於將帥,君王不疑;後勤之事皆依托於君王,將帥不憂——能得如此,征戰之師故能常勝。”

……

盧絳、蒯鰲北上揚州時,使節隊伍多達兩百余眾,莫離將盧絳、蒯鰲等人押解洛陽後,遣還了其它人等。正在與駱知詳討論吳國財政賦稅的徐知誥,得到這個消息後沉默了半晌,就在駱知詳準備勸解臉色可怕的徐知誥一二時,徐知誥猛然掀翻了案桌,起身破口大罵:“北賊欺人太甚,焉敢羈押我大吳棟梁?!”

離間計沒有成功也就罷了,打不了兩軍戰場上見真章就是,徐知誥不至於不能接受,然則莫離強硬的將盧絳、蒯鰲押解洛陽,就使得徐知誥失去了兩員大將,怎能不讓他心頭滴血?

聞訊而來的周宗見徐知誥在堂中發怒,連忙讓人收拾了案桌,小心翼翼的勸說徐知誥。然而一向以溫文爾雅面目示人的徐知誥,這回火氣大的異常,已經到了沒心情掩飾情緒的地步。

周宗束手立在一側,對此只能徒嘆奈何,作為徐知誥的心腹,他當然能夠理解徐知誥的心情。

昔年,邊鎬北上洛陽,折在李從璟、李從榮手裏,使得吳軍伐楚大業在最後關頭沒能成功,徐知誥氣得在洞庭湖上吐血。

邊鎬者,世間少見的大才,若是此番江淮之戰有邊鎬在,李從璟、莫離不會如此輕易便占據江淮大半州縣,吳軍數度反擊也不至於都無功而返,還損兵折將。而若是將邊鎬用在沒有李從璟、莫離坐鎮的楚地,只怕此時吳軍也早已將唐軍打得落花流水。

邊鎬是全才,但最耀眼的才能還是在軍事上。在邊鎬折了之後,徐知誥私下不是沒有痛心疾首,後悔將邊鎬派往洛陽過,特別是在江淮、楚地戰事不順的時候,徐知誥每每念起邊鎬,近乎日夜茶飯不思。

——邊鎬孤身北上,以一人獨對整個洛陽,本就占盡了劣勢,失手了,也在情理之中。

盧絳、蒯鰲二人,亦是奇才,雖然比不得邊鎬,但也是少見的俊彥,兩人加在一起,也有幾分邊鎬的神韻,然則此番亦因孤身北上,失手被擒。

接連折損大將,徐知誥又怎能坐得住?心頭的懊悔又怎能不甚?乍然聞變又怎能不惱羞成怒?

然而這怪不得別人。

周宗甚至在想:邊鎬、盧絳、蒯鰲等人,皆是難見的大才奇人,都因為“陰謀詭計”而折了,沒有機會在真正的戰場上大展拳腳,發揮他們該有的作用,這對他們三人而言,是否也是一種不公與悲哀?

……

莫離抵達滁州後,將房知溫等將聚在一處,召開軍議。他之所以到滁州來,主要原因自然不是要將揚州軍功讓給李從珂,而是因為滁、和二州正當決戰之期,而各部戰事進展的並不順利,所以他來親自指揮戰事。

“先前淮南援軍三萬,在和州登岸後,特別是韓熙載、馬仁裕出現在和州後,淮南軍的戰法突然變得比先前靈性不少。”房知溫跟莫離稟報當下實情。

他繼續道:“和州的淮南兵,搶先占據了和州東北,與揚州交界地帶的有利地形,將百戰軍擋在和州之外;其次,西南方面,又遣出偏師,出東關,進軍廬州地界,成功襲取巢縣,並向廬州城進逼,廬州的西方鄴、李彥卿所部,不得不放棄東進全椒縣的既定策略,退保廬州城。”

“再次,滁州之兵固守營壘,並不與我交戰,而秘遣精銳往東奔襲六合,李彥超、丁茂將軍所部,正是被這股賊軍擊敗,不得不退守六合——李彥超、丁茂所部退守六合後不久,揚州腹地天長縣急報,已有數股淮南精銳馬軍過境!”

說到這,房知溫聲音沉下來,“一言以蔽之,淮南兵以和州、滁州為中心,左右兩翼皆已展開,並且頻頻取得戰果,眼下,淮南兵攻城掠地,已將戰場拉開,不僅解了王師數面對他們的圍攻,而且頗有反擊破局之勢!”

聽到這,莫離不急不緩地問道:“依將軍之見,往下戰局會如何?”

房知溫微微揚起下顎,“旬日內,戰局便有根本轉變,可見淮南軍中不乏良才,要將戰事打成如今這般局面,既要有統兵者在大局上的縝密謀劃,又需要驍將帶領精銳部曲沖鋒陷陣!”

莫離擡起手,聲音頗為冷硬的強調:“我在問將軍對往下戰局的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