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人間忠義有誰識,強國有道莫自毀(二)

崇文殿。

李嗣源接觸到李從璟的眼神,不禁微愣,他從這雙眸子裏看到的,不是一個太子作為儲君該有的深沉,不是一個人主作為帝國掌舵者該有的心機,甚至不是一個兒子對父親關懷備至的感激。

那眼神說不清道不明,蘊含了太多色彩:堅定,自信,犀利,豁達,包容,豪烈,奮進,睿智……

若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眼神的顏色,那就是光明正大。

若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眼神的含義,那就是浩然正氣。

李嗣源一時不能理解,不能理解李從璟為何會突然有這樣的眼神。

李嗣源一時不能接受,不能接受李從璟為何會突然變得身姿挺拔。

那絕不是眼下這種談話氣氛中,李從璟該有的反應。

但李從璟偏偏就這樣站在他面前。

李嗣源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李從璟心中的諸多根結,終於都已經想通。

但是李嗣源很快就會知道,就會理解了,因為李從璟已經開口。

李從璟這回一張嘴,口吻就變了,不再是之前的酸苦、遲疑、晦澀,而是猶如奔湧的大江,江水滔滔,浪花三千,飛流直下三千尺。

李從璟看向李嗣源,“父親三策,從璟不以為善。”

李嗣源眉頭微挑,“哦?為何?”

李從璟問李嗣源:“天下之大,君王何以治江山萬裏?”

李嗣源不解其意,不過回答的並不遲疑,“用賢臣良吏。”

李從璟再問李嗣源:“天下之大,君王何以征戰九州?”

李嗣源回答道:“令將帥統精甲。”

李從璟三問李嗣源:“天下之大,君王何以統率萬民?”

李嗣源回答道:“授神器於賢才,使賢才牧民。”

李從璟四問李嗣源:“天下之大,君王何以拯救時艱?”

李嗣源回答道:“使君民同心同德。”

李從璟五問李嗣源:“天下之大,大唐何以威服四海?”

李嗣源回答道:“我大唐子民,人皆能威服四海!”

李從璟俯身而拜:“然也!”

李嗣源斂眉頷首,沉吟不語。

李從璟站起身,當此時也,身著黑龍袍的太子,英姿勃發,他道:“當今天下,內有諸侯,外有四夷,我大唐要內強軍政,我大唐要外征不臣,所依仗者何人?大唐子民也!君王要得子民效忠,方為帝國君王,將士要得君王信任,方為帝國將士!”

李從璟在殿中來回踱步,只是步伐極慢,近乎於一步一語,“今我為人主,莫離為人臣,天下何其之廣大,焉能每征一地,皆由我親力親為?今日我猜忌莫離,來日我能信任何人?莫離者,從璟至交也,日夜相處,二十余年矣,倘若因為敵國使者三言兩語、幾番舉動,我便猜忌於他,臨戰換帥,試問往後之天下,誰能得我信任?試問往後之天下,誰敢為我效忠?”

“我大唐要廓清宇內,我大唐要開疆擴土,我大唐要征服四夷,今日靠莫離,明日靠潞王,後日靠夏魯奇,再後靠江文蔚,既要依仗其人,授之於神器,緣何不信任其人?若不信任兵將,帝國何以征戰天下,若不信任官吏,大唐何以治理江山,若不信任子民,大唐何以為天下強邦?”

“郭子儀不忠乎?李光弼不義乎?仆固懷恩從一開始就意欲叛國乎?郭崇韜果真有貳心乎?將帥領兵征戰於四方,多有功勛,朝廷不賞功臣,無故橫加猜忌,動輒軟禁忠臣,甚至抄家滅族,而後用宦官、朝臣、外戚,宦官、朝臣、外戚見將帥因忠而亡,豈能盡忠於朝廷?天下將帥見先人因功而滅,豈敢不聚眾自保?”

李從璟一席話說完,李嗣源陷入沉思,半晌後方道:“然則安祿山、史思明之輩,豈非不得玄宗信任?孟知祥、李紹斌其人,豈非不得朝廷看重?此數子既然能反,我如何能信他人不反?”

李從璟神色莊重,“此一時,彼一時也!”

李嗣源看向李從璟,“如何詳解?”

李從璟俯身而拜,“此皆賴陛下之功也!”

李嗣源笑容裏帶著些不解,又帶著些了然,“如何?”

李從璟起身,聲音清亮,“天成以來,陛下勵精圖治,先是罷諸道監軍,藩鎮節帥無不稱善,此為以仁義禮信示之於天下也。而後,陛下推行新政,恩惠於萬民,所以百姓安居樂業,莫不歸心;再後,陛下精編禁軍,裁汰奸猾老弱之輩,而重用忠義驍勇之士,定荊南、平兩川,將士皆按功論賞,所以將士頌德,人皆歸心;再後,陛下整頓吏治,懲治不法官吏,而啟用賢良之士,所以官場風氣為之一清,官員、士林、百姓皆贊陛下聖明,所以天下歸心。”

李從璟繼續道:“天成至長興,凡六年間,陛下內施仁政,富國強軍,外征不臣,威震天下,當此之際,人皆謂大唐有中興之象!凡我大唐兵將,莫不思戰,意欲為陛下平定天下,以全報國之志;凡我大唐官吏,莫不思進,意欲為陛下整肅江山社稷,以待青史留名;凡我大唐子民,莫不思奮,意欲以七尺之軀獻於陛下,以求建功立業,為帝國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