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江淮掩有十四州,南北相爭今何姓(九)(第2/4頁)

朱長志心中雖然不悅,但此時也不便表現甚麽,一切按照章程辦事而已。

朱長志的確才能非凡,到得翌日天明,兩萬五千大軍已經在城中安置妥當,好在房知溫雖然跋扈,禁軍卻沒有驕橫之氣,這讓滁州官吏在辦事的時候好受許多。

待安置好了大軍,朱長志又來見房知溫,與他商議守城之事。

孰料房知溫連門都沒出,只是派人傳話:“大軍守城,本將自有主張,刺史調集青壯聽用,不要誤事即可。”

朱長志的心腹憤恨道:“此人這等囂張,太過氣人了!”

朱長志轉身帶著心腹回去,“氣焰跋扈,而仍能統軍出戰,必有不凡之才,你我以大局為重,多忍受一些就是了!”

旋即,朱長志又派人與莫離聯絡,讓對方派遣軍隊來押送軍資到揚州去。

……

諸將散去之後,王彥儔並沒有離開。

王會冷眼看著王彥儔,“刺史之策,殊為高明,本將刮目相看!”

王彥儔留在房中,乃是有要事,此時也不跟王會置氣,“北賊犯和州,若我不遣軍回援,必不會輕易退去,還請將軍定奪!”

王會看著王彥儔道:“刺史方才不是說不救和州?”

王彥儔道:“不救和州,是為不救和州城,但也不能放任北賊在和州胡作非為!”

王會道:“如是說來,刺史是怕北賊禍亂地方,壞了刺史在和州的政績?”

王彥儔忍住怒氣道:“將軍此言,意欲讓某如何作答?”

王會也無意繼續逼迫,遂道:“那依刺史之見,該當如何?”

王彥儔當仁不讓道:“守為下策,攻為中策,若能設計,則為上策!”

王會哦了一聲。

王彥儔繼續道:“我不救和州,北賊也不能攻和州城,如是,北賊若有他策,則只剩下襲擾我軍後方,劫我糧倉糧道一途,我軍若能在糧倉設伏,北賊必敗!”

王會目光再度轉冷,他問王彥儔有何良策,沒想到王彥儔果真就拿出策略,一點發揮的余地都不給他留,這讓他心頭又升起濃濃不滿,畢竟他是主帥,王彥儔只是下屬。風頭都讓下屬出了,還要他這個主帥幹甚麽?

然而王會還沒到跟王彥儔撕破臉皮的地步,也不會不顧全大局,遂傳令柴克宏,讓他領軍回援,到糧倉去設伏。

……

不日,王會領軍來到滁州城前,大軍紮營,王會帶領諸將到城前觀望城防。

一近城墻,幾番觀察,王會臉色轉陰,“觀其城防,器具甚為齊備,觀其將士,個個精神抖擻,完全沒有懼怕我軍之意。”

“徒有其表耳,何足懼也!”王彥儔仍是成竹在胸的模樣,“一座小城,區區數千兵馬,焉能擋我兵鋒?”

王會聞言眼神更是陰沉。

“刺史說的是,區區數千北賊,旦夕可破之!”李建勛急著報李德誠的仇,自然是恨不得立即開戰,“將軍,末將請為攻城先鋒!”

這下,王會臉色都冷峻下來,半晌後方硬邦邦道:“劉仁贍何在?”

“末將在!”劉仁贍驅馬上前兩步。

“明日攻城,你為先鋒!”王會道。

“末將得令!”劉仁贍看了李建勛一眼,眼神有些怪異,但仍是抱拳應諾。

李建勛臉色大變,他有父仇在前,想不到王會竟會拒絕他的請求。

王彥儔也是頗為驚異,但見王會面色不好看,也不好去觸他的黴頭。

翌日。

王會集結大軍,對滁州城開戰。戰前,他親臨陣前,嚴明軍令、賞罰!

巳時,大軍攻城!

……

含山縣。

江文蔚、張易、朱元等將領,到城門外迎接西方鄴帶領的步軍主力入城。

“將士就不要入城擾民了,城外紮營!”西方鄴下達軍令。

聞聽此令,江文蔚三人相識一眼,都道:“將軍仁義,百姓之幸也!”

西方鄴擺擺手,他雖然是個粗人,但好讀《春秋》,通曉大義,故而曾在李嗣源兵發汴梁時,意圖阻攔李嗣源入城,也因為識得大義,所以他如今反而受到李嗣源看重,眼下他雖然帶的是偏師,但實際上職位跟房知溫相同。

“諸位文武雙全,才真是國家之幸。”西方鄴下馬與幾人一道入城,“大戰方畢,城中百姓沒有結伴出逃,必是諸位撫民有功。”

江文蔚等人雖然心中歡暢,但都很謙遜。

到了縣寺,眾人軍議。

“斥候探報,淮南兵進滁州,並無回援和州之打算,下一步該如何進軍,諸位有何意見?”說出這話的時候,西方鄴語氣生硬,這倒不是他心頭不快,只是因為有些不習慣,早先領兵征戰,凡事都是他一言而行,但如今到了禁軍,戰前軍議是制度,他也必須遵行。

“王會不回援,乃是有所依仗,若非和州兵馬充足、城墻堅固,便是他另有伏兵、援軍!”江文蔚率先道,“以某之見,當焚其糧倉,斷其糧道,如是,其軍必潰!據軍情處探知,淮南軍的糧倉,極有可能在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