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江淮掩有十四州,南北相爭今何姓(四)(第2/3頁)

數萬江東兒郎,都是驍勇之輩,此時齊聚列陣,兵甲完全,讓人毫不懷疑他們有拔山填海之能。

千年之前,霸王項羽鎩羽而歸,在此橫刀自刎,不肯過江東去,千年之後,江東自有英傑渡江北來,兵強馬壯,名將熠熠。

英雄後繼有人,正可謂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

常州,無錫。

自錢塘北上蘇州,經過無錫到常州,一直延伸到北部長江邊的潤州,都有運河相連,這條運河,正是京杭大運河的最南一段,稱為“江南運河”。

先前吳越與吳國開戰,水師大多是從錢塘出發,經杭州灣北上,繞行崇明島,過狼山之腳西進,但這回不同,吳越大軍直接走的運河。

統領吳越大軍的,除卻錢元瓘不會有第二人。此番吳越雖不是傾巢而出發軍五萬,但也有三萬將士,當然號稱還是五萬。江南運河上,船艦相連,桅杆如林,白帆蔽日,甲士肅立,綿延不絕,聲勢極為浩大,唬得運河兩岸的尋常百姓如見神明,俯首而拜。

為防吳國使詐,錢元瓘將盧絳留在了樓船上,如此一來,對方跟吳國的一切聯系,都逃不過他的監視。

站在甲板上,沐浴陽光與河風,眼見兩岸不時有百姓駐足觀望或是下拜,錢元瓘心頭有些耀武揚威的得意,他心想:我錢氏甲兵盛極東南,被朝廷封為吳越王,可不是浪得虛名!

錢鏵來到錢元瓘身旁,微微躬身道:“接到莫離軍令,讓我們務必謹慎行事,提防吳國使詐。”

錢元瓘拿過那份軍令,蹙眉看了半晌,又將軍令還給錢鏵,琢磨道:“常州會否果真有陷阱?”

想了片刻,搖頭道:“吳國正與朝廷激戰江北,此時結怨我錢塘,是多豎一敵,自陷於兩難之境,殊為不智也!”

錢鏵為人老成,思慮周密,輕聲道:“奪人財貨,如殺人父母,錢塘借與吳國結盟之機,索要常州,徐知誥焉能容忍?”

“然則常州有叛亂,他能如何?”錢元瓘皺眉道。

錢鏵嘆息道:“這叛亂來的蹊蹺,就怕有假啊!”

若是常州之叛不假,大功唾手可得,承襲王位順理成章,若是常州之叛為假,則麻煩重重,前路不可預知,錢元瓘本能的趨利避害,“我看徐知誥不會自掘墳墓。”

錢鏵道:“還是謹慎行事,布置好退路為好。”

錢元瓘思慮半晌,“你見機行事吧。”

錢鏵點點頭。

不日,艦隊抵達常州。

……

金陵。

徐知誥得到匯報,吳越軍隊已經抵達常州。

坐在書房中,徐知誥默然下來。

他知道,此時此刻,常州之戰已經開打。

勝負如何?

徐知誥雖有信心,也不敢輕言必勝。

但常州之戰,他必須打。

不僅因為吳越會趁火打劫。

史虛白的意見,他不是沒有認真考慮過,最終拒絕史虛白的建議,不是懼怕吳越事後繼續向金陵進兵——他與吳國爭鬥多年,早就對吳越王的脾性知曉得一清二楚,即便是有中原詔令,吳越得到常州,也足以交差,斷不會繼續冒險西進。

因為繼續西進,吳越失信,必然引得吳國報復,屆時吳越與吳國就不得不死磕。兩軍交戰,誰敢輕言必勝?勝負固然難料,但損兵折將、消耗錢財卻是不可避免的,吳越豈有那麽傻,得了好處還要妄起戰事,去消耗自身實力,平白給中原機會?

中原有廓清宇內之志,人盡皆知,哪怕吳越不與中原死爭,在最後關頭主動投降,但難道錢元瓘就不考慮自己的未來?吳越與吳國大戰,消耗的實力多了,自身弱小了,吳越在中原眼中的分量就輕了,日後是否還能保住王位?縱然能保一時,難道錢元瓘就不想王位世襲罔替?

再者,哪怕沒了江淮,吳國還有楚地,從國力上論,吳越很難戰勝。

但徐知誥依舊不能不打常州之戰,他有他的位置,他在這個位置上,就有相應的考慮,也有相應的苦衷,有他在這個位置看問題的角度。

針對同一件事,不同人得出的結論、給予的評判往往不同,不多是自身角色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江淮已經糜爛,此番決戰勝負難料,未慮勝先慮敗,若是江淮不保,他徐知誥就成了吳國罪人,此時再丟了常州,還不成為眾矢之的?要知,吳國與吳越爭鬥數十年,戰事雖然互有勝負,但每場戰役的結果,無不是吳國得勝,徐溫不是沒有滅吳越的機會,只是忙於內爭不願與吳越死磕,平增代替楊家的風險而已。

以臣代君,這個臣子,是不容有戰場失敗,不容有大的汙點的。

否則,輕者,打擊自身威望,延緩代替君位的時間;重者,終其一生都不再有由臣及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