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江淮掩有十四州,南北相爭今何姓(五)

洛陽。

長興二年以來,李從璟已經逐漸適應太子這個身份,皇朝一應軍政事務該熟悉的都已漸漸熟悉,現在逐步進入到精深階段。

朝堂上下對太子總領大事業已逐日習慣,並且由衷感到愉悅,不同於李嗣源大字不識一籮筐,太子可稱是少見的“飽學之士”,臣子與這樣的君王謀事,沒有不事半功倍的道理。

不過令李從璟感到頗為憂慮的是,前不久李嗣源又病了一場,雖沒有去歲那般嚴重,但也讓他揪心不少,在處理軍政事務之外,沒少讓人召名醫進京給李嗣源看病。

“昔曾追隨兩位先皇征戰天下,數十年戎馬生涯,早已是落下一身傷病,如今老來病發,也沒甚麽值得大驚小怪。眼下,皇朝內在進行新政深化,外在江淮、楚地與淮南大戰,你身為太子,當勤修德行,戮力國事,不可分心過甚。”李嗣源在李從璟服侍湯藥的時候,語重心長的叮囑,“當年莊宗入洛時,國勢何其強盛,諸侯們八方來朝,爭先恐後,國人都以為中興之世降臨,孰料數十年功業,竟然差些毀在旦夕之間,你要引以為戒,萬萬不可松懈。”

李從璟嘴上雖然應著,但服侍湯藥的動作仍是不急不緩,這讓李嗣源既感到無奈又感到欣慰。

照顧過李嗣源一陣,李從璟又陪著曹皇後說了一會兒話,這才離開宮城去皇城坐鎮。

如今國事雖緊,但帝國機器運轉起來有條不紊,李從璟既然熟悉了軍政事務,凡事提綱挈領即可,愈發得心應手,只要沒有大的變故,他不用時時勞心勞神,把自己弄得跟個老農一樣。

李從璟到尚書台剛一盞茶的功夫,樞密使安重誨、兵部尚書費高章,就聯袂來見李從璟,商議一些有關江淮、楚地戰場的事宜。

“江淮如今正值決戰之時,供應前方的糧秣、醫藥等物要保證源源不斷,尤其是損壞兵器、甲胄的替換,箭矢、弩矢的補充,都要快速運抵。江淮局面雖然很可能因為這場決戰而徹底定下來,但也要考慮到決戰持久的可能性……”

李從璟盤膝坐在主位,安重誨、費高章相對跪坐在他身前,前者如是對兩人說道,“雖然糧秣、醫藥主要是從淮北四鎮八州調集,但要考慮到地方的承受能力,眼下朝廷禁軍的兵甲、箭矢等物與藩鎮已有不同,只能從洛陽運送,要合理利用淮北河流,加快運送速度……”

安重誨久任軍職,費高章曾在幽州與李從璟共事過,這些事即便兩人玩不出新鮮花樣來使得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但至少能保證不出甚麽岔子,對此李從璟頗為放心。

安重誨、費高章又就民夫青壯征調、徭役折算等事與李從璟商議過一陣,很快就離開尚書台去辦事,李從璟處理事務有幾個準則,例如論述問題言簡意賅、禁止長篇大論,制定計劃周密嚴謹、考慮多種可能性,具體實施的時候不問過程只看結果等,都使得即便貴為樞密使、兵部尚書,安重誨與費高章在來見李從璟之前,都要率先與屬官商議許久,打好腹稿。

安重誨、費高章走後,李從璟開始翻看奏章——李嗣源正在養病,這些事他也暫時代勞了,半晌之後,他忽然眉頭一挑,哂笑了一聲。

“來人。”李從璟拿著那本奏章,招來屬官。

“太子有何吩咐?”屬官連忙到李從璟身側站定,躬身聆聽指示。

李從璟扭頭一看,卻見這名屬官正是章子雲,將那本奏章遞給他,李從璟道:“侍禦史沈希文上奏折一本,勸說朝廷止四方征伐,與民休養生息,以仁德威服天下,‘兵甲鼎盛,為將帥之幸,馬放南山,國家之幸也’,還勸本宮克己復禮,以儒家禮儀為社稷之重,‘君臣之禮既壞矣,則天下以智力較雄長,遂使……社稷無不泯絕,生民之類糜滅幾盡……’可真是真知灼見!”

章子雲聞言臉色大變,眼中盡顯憤恨之色,“眼下王師正在征戰,如此言論,擾亂軍心,禍國殃民,此人該殺!”

李從璟輕笑道:“那倒不必。士不因言獲罪,何況是侍禦史。依本宮看,此人確有報國之心,只不過讀書讀成了書袋子,知古而不識今,知書而不識事。你拿著折子去見他,就說本宮很是欣賞他的文采與忠心,既然他心中有大唐社稷,怎能不知社稷為何物?讓人帶他去江淮前線,交給莫離。書生當識金戈,才不會空談治國大道,讓將士們領他見識見識戰爭為何物。”

章子雲神色一凜,“謹遵太子教令!”

批閱完桌上的奏折,李從璟命人看了一眼時辰,而後起身,“依著時辰,契丹、渤海的使者該到了。”

他這話剛說完,就有官員來稟報,說是契丹、渤海的使者已經到了驛館。

“經年以來,契丹、渤海遣使愈發勤了,他們這是要做甚麽?”章子雲跟在李從璟身後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