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學院立志醫天下,繼往開來塑大唐

“諸公請坐。”學院建立之後,沒有院長之職,設祭酒三人,官拜從三品,與太學院相同,作為洛陽學院的最高管理層,李從璟與三位祭酒坐在小台上,這便開始議事。

李從璟沒有打官腔浪費時間的習慣,開口便直入主題,“學院建制,初設祭酒三人,司業三人,丞一人,主簿一人,錄事一人,府七人,史十三人,管理學院。學院初分十二分院,曰經、文、禮、吏、戶、兵、工、刑、農、醫、財、算,各分院設博士四人,助教八人,典學四人,掌固四人。”

現有的分院建制只適用於學院初期,往後或增或減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李從璟也沒有辦法一下子把所有事情都考慮周到,建立學院本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既要符合眼下的實際情況,又要放眼未來。

李從璟繼續道:“各分院依照實際情況,再細分類別,例如‘文’分院當有天文、地利之分,‘工’學院當有建築、水利之別。各分院招收多少學生,亦要依照本院實際情況和朝廷需要而定。”

所謂經學,意思雷同於國學,就眼下而言,經學院的學生差幾與儒生相同,所謂文學,自然不是詩詞小說這類學問,眼下學院的建制,主要還是服務江山社稷,注重經世致用的,所以特指歷史、天文、地理這些方面。

李從璟接著道:“第一期學生共計四百人,學制四年,第一年教授各門基礎學問,自第二年分科,第四年分派各處實習。初設淘汰率為百分之五十,凡是學成者,授品階從十品。”

這就涉及到“官吏合流”帶來的變化了,在九品官員品階外加上第十品,這第十品就是“吏”,由此可見學院的建立並非只是建造一座學院那麽簡單,它涉及到的“改革”“變革”是多方面的。

第一期學生很少,但三五年內肯定不會增多,得等到學生履職有成果之後,學院招牌打響了,才會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人數。至於淘汰率,雖然多了些,卻也是初期嚴格執教必須的選擇,被淘汰的學生,只是絕了經由學院直接成為官吏的道路,還可以參加貢舉,也可以被世俗其它勢力任用。

說完這些,李從璟看向諸人,“諸公可有疑慮,亦或不同見解?”

以上諸事都是經過先前商討定下的,此時李從璟問起,諸人自然沒有意見。

李從璟於是接著道:“學生學成之後,可以不任官職,留在學院繼續研讀,精深鉆研各門學問,便是與學院的博士、祭酒編撰書籍,亦是可行的,對於這些學生,同樣授予品級,並且以其往後成就作為品階提升的依據。”

“學生的事無非學甚麽、怎樣學,學成之後做甚麽,往後如何晉升,這些問題都已經解決。接下來要論一論先生做甚麽。”李從璟繼續道,“先生除卻教授學生學識外,可獨自亦或合力繼續鉆研學問,搜集先賢成果編纂書冊,也可自行研究學問編寫書籍,還可研究能夠用於實際的學問——工學院的,不就可以研究建築技術、造船技術?”

飲了口茶潤潤嗓子,李從璟接著道:“學生成績、自身成果,是各位先生的績考對象,關乎各位的品階與俸祿,各位可有甚麽意見?”

諸多雜事,其實都有章可循,李從璟有後世大學的經驗,當世也有國子監、太學院的辦法,稍加借鑒完善,並不難處理該處理的問題。

見諸位先生都沒有意見,李從璟微笑道:“辦學也跟其它事一樣,得出成績才行,既然考核標準已定,諸公也已同意,朝廷便不會容許有屍位素餐之人。一言以蔽之,諸公不用擔心做事會花錢,甚至不用擔心會走錯路,朝廷不會在這方面對諸公有限制,做錯事總比不做事好,朝廷只擔心沒有成績。學院初建,萬事皆賴諸公,所以朝廷的胸懷諸公完全不用顧慮。”

這話說完,就有先生發言了,或者詢問細節,或者詢問規則——這些事雖然已經頒布了章程與細則,但文字性的東西總有多種解釋,他們都要在李從璟面前問的明白。

論學堂的論事,持續了整整一日。

也好在諸事早先都有商議,很多疑問都被解決,很多事都被定了下來,今日不過是最後一次商談,類似學院的開學會議,所以總算沒有太多疑難雜症需要李從璟解釋。

在會議的最後,李從璟道:“這兩日學生入學,三日後就要正式授課,等過兩年皇長孫年齡稍大,達到學院招收學生的年齡、學問基礎等條件,本宮會將皇長孫送過來,讓他也跟其它學生一樣,依照學院規則,在學院學習四年。”

這無疑是重磅消息,堂中眾人無不驚異,朝廷再如何表現對學院的重視,都沒有將皇長孫送到學院讀書的份量大,諸人以為李從璟這是在鼎立支持學院,遂無不拜服謝恩,如今他們已是學院人,自然與學院榮辱一體,有這個舉動不奇怪,但在李從璟看來,讓李政到學院來學習,正是李政成長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