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和泥刺史理滁,州除盡不平得民心(第2/4頁)

李從璟又對眾人道:“諸位都是滁州賢才,孤王要治理滁州多要依仗諸位之力,朝廷法度嚴明秉公無私,各級官吏只要能為利國利民之事,履職無虧心系社稷,朝廷絕不吝嗇給予高位厚祿,助各位賢才一展平生所學與胸中抱負。”

若說這些言辭不過是些場面話,但接下來李從璟的言語,則的確在有心人心中激起了波瀾,“說到底,這天下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使天下俊傑報國有路,各盡其才,不僅是造福蒼生之道,也是陛下與孤王夙夜興嘆之事。與天下人共治天下,與天下人共享天下,天下何愁不能興旺繁盛,大唐何愁不能令四夷臣服,何愁不能令八方來朝?”

哪怕不是真心之言,但以秦王的身份說出這番話,也足夠令人動容,如此胸襟豈是常人能有的,不僅那些滁州官吏聽到李從璟此言有些發怔,便是在場的滁州百姓甚至是大唐官吏聽到這話後,都雙目發亮向李從璟看過來。

“拜見秦王殿下!”先是大唐官吏紛紛起身離座見禮,而後便是那些在做事的滁州官吏紛紛禮拜,最後在場的滁州百姓反應過來,得知面前這位站在廊下的年輕人,便是令大唐軍隊與民秋毫無犯,令大唐官吏幫助百姓做主的秦王,紛紛口呼殿下接二連三跪拜下來。

李從璟讓眾人免禮起身,那些官吏倒也罷了,起身的很是幹脆,倒是一些百姓,跪在地上久久不願起來,距離李從璟最近的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衣衫破敗補丁密布,被一位同樣布衣麻衫都洗得發白的小娘子攙著手臂,老者伏在地上死活不願起身,小娘子咬著嘴唇又急又恐,本就一片菜色的小臉也是煞白一片,這樣的組合讓李從璟於心不忍,連忙上前來攙扶老者。

直到老者的雙臂搭在自身雙手上,李從璟才愕然發現老者的左臂手腕以下已經沒了,方才對方被小娘子攙扶著竟是沒有發覺,一頭白發略顯淩亂的老者擡頭時滿面淚水,經過老者的訴說李從璟才明白,旁邊的小娘子是他孫女,他本有兩個兒子,小的早年戰死了,大的正是小娘子的父親,娶了個姿色很不錯的婦人,卻因為那婦人被滁州軍的一個指揮使看上,強行從路邊拉回去給奸汙,婦人不堪受辱回家之後便自盡而亡,他的丈夫隨即去軍營找那指揮使說理,卻是一去再也不曾回來,不日後那指揮使不知怎麽找到他家裏,卻又看上了眼前這位小娘子要強搶,老者在與那指揮使搏鬥時被砍下左手,這才讓小娘子幸免於難,但饒是如此那指揮使臨走時也放下狠話,旬日之後必定還會再來。而後唐軍進軍滁州,迫於李從璟嚴令,指揮使暫且按下了性子,這才讓小娘子至今還健全。

這個故事並不稀奇,足夠常見也足據代表性,要說平常時候那指揮使或許不至於如此膽大妄為,但戰事驟起之後人性便變得可畏,指揮使依仗著要守城出戰,有如此做派也不足為奇,這等時候誰會願意為了一介民女,去問罪一個即將與敵軍力戰的指揮使?官府在號召百姓狀告不平事的時候,老者來的很早,他本來沒報甚麽期望,但官府在接下狀紙之後很快就將那名指揮使下獄,這才讓老者看到了希望,今日帶著孫女來便是詢問進展,當然也是為了感謝官府。

聽老者淚流滿面說完這些話,李從璟臉色陰沉,他叫來分管此案的官吏,詢問事情進展,那官吏說正在收集證據,李從璟便道:“若是證據確鑿,指揮使當斬,事後報給孤王知曉。”

官吏趕緊應諾,李從璟這話說出口,便代表這事他管了,下面的官吏又如何敢不盡力?那指揮使在滁州頗有勢力,這只需要看跟在李從璟身後的滁州官吏臉色就知道了,但是那指揮使再是滁州地頭蛇,如今這件事被秦王過問了,他哪裏還有僥幸逃脫的道理?

老者拉著小娘子下跪再拜,連道秦王仁德,泣不成聲,因為父母祖父遭受的不公終於能被雪清,那小娘子也哭的稀裏嘩啦的,爺孫的事跡讓眾百姓心有戚然,他們本是同有不平遭遇的,堪稱同病相憐,此時見李從璟竟然親自管下此事,連平日裏高高在上猶如神明不可侵犯的指揮使都不能免責,他們的事自然也會得到合理處理,此時也莫不接連下拜,連呼秦王英名。

李從璟再度將老者扶起來,示意眾人也都起身,而後言辭分外認真道:“一場戰爭或許將士死傷不過數百,但給百姓帶來的疾苦往往十倍百倍於此,個中幸酸悲苦實難道盡,將士死了常常還會有撫恤,但是戰爭中遭受災難的百姓,又有何人能來補償?亂世是家國不幸,戰爭更是平添地獄,朝廷興兵淮南,非有意制造禍端,天下一日不一統,戰爭就遲早要來,以戈止戈,戰爭的目的就是消滅戰爭,天下太平也遲早會到來,往後在我大唐境內,或許不敢言絕對公平,但孤王向諸位承諾,朝廷絕不會坐視人間慘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