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莫離獻策定滁州,馮道驅至壽春城(五)(第3/3頁)

君子都對清流關的攻打並沒有持續太久,稱得上是一戰而定,這在李從璟的意料之中,從他率領君子都成功出現在清流關背後,對清流關展開出其不意的雷霆攻勢時,李從璟就敢肯定清流關會被一舉拿下,若是戰事不這般發展那才是沒有道理。李從璟不是一個心思容易被滿足的人,吃著碗裏瞧著鍋裏的,瞧著鍋裏的惦記著地裏的才是他的風格,不滿足或者說某種程度上的貪得無厭,往往是不停前進甚至是創造卓越的源動力,一件事做到甚麽程度才能稱為完美李從璟不知道,但他知道很多事都能做得更好,很多時候你以為你已經做得足夠好了,其實那時候你往往還能更進一步,更進一步之後你就會發現,其實還能再進一步,這跟時間就像海綿裏的積水擠一擠總是有的一個道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後你再回頭看就會醒悟,最先你以為你已經將一件事做得夠好的時候,其實還有太多瑕疵太過可以改進的地方,所以在君子都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奪下清流關之後,李從璟沒有讓君子都閑著,立即讓史彥超帶著兩千余鐵甲直奔滁州城。

平心而論兩千人真的不多,但兩千余鐵騎的威勢怎麽都不能小覷,何仲錫那種自以為是當世英雄的遊俠兒,在面對一隊君子都斥候時就被擊碎了所有的自尊,這不是因為君子都斥候個個身高三丈四肢放光,而是因為這隊斥候照面就幹凈利落斬殺了他的同伴,兩千余君子都出現在滁州城外有怎樣的威懾力,不僅在於他們本身的鐵甲軍威,更在於他們剛剛奪下了清流關。

李從璟給史彥超的軍令是招降滁州,史彥超到了滁州城外後,半分也沒有跟滁州商量的意思,立馬之後一聲大喝,就宣判了滁州城的死刑,“某乃秦王麾下都指揮使史彥超,傳秦王令,限爾等一炷香之內打開城門,迎接王師入城。否則,一炷香之後,某將親率大軍攻下城池,屆時爾等人頭,一個不留!”

史彥超長槊直指城頭,囂張跋扈至極,“爾等若敢戰,出城來戰,若不敢戰,速開城門!”

滁州刺史在聽聞唐軍數千鐵騎直奔滁州城而來後,先前一直糾纏的天人交戰終於有了結果,他叮囑了一句守將好生守城,轉身火急火燎回到府邸,收拾好細軟就帶著家將家眷跑了。在刺史心目中,戰爭早就有了結果,李德誠不用說肯定是敗北了,要不然唐軍也不會都打到了清流關。唐軍的兇悍程度簡直超乎想像,李德誠三萬兵馬說敗就敗,唐軍得多能打得有多少兵馬?原本刺史還寄希望於清流關能支撐一些時日,但是從清流關有交戰聲傳來,到交戰聲停歇再到唐軍鐵騎奔來,總共還不到半日時間,那清流關是何等地方,徐知誥苦心孤詣花費大力氣修建的雄關天塹,本身地勢也是山高溝深數十丈,徐知誥都說它不亞於劍門關,這樣的險要之地竟然沒有半日就被唐軍拿了下來,簡直跟玩兒一樣,那唐軍還是人嗎,這怎能不叫人心肝欲裂?李德誠三萬人都擋不住唐軍,清流關雄關天塹都擋不住唐軍,他區區一個滁州城,守城將士不到三千,拿甚麽跟唐軍相抗衡?此時不跑,等到唐軍合圍他就跑不掉了!

滁州刺史率先跑了之後,其它官員得到消息,也相繼出逃,等到史彥超在城外耀武揚威一圈,下達滁州限期投降的指令,城池守將也不堅持了,當即就帶著親信部曲出東門而走。

最後的結果是,史彥超在滁州城外呆了沒到一炷香的時間,滁州城門就叫滁州本地人的守城將士給打開。

史彥超帶領君子都馳入城中,接管城防,而後他去刺史府節度使府取了一些東西,就回了清流關。

李德誠在關山中走走停停,最終敵不過李從珂瘋狗一般的追擊,硬著頭皮來到了清流關外。

當是時,夕陽余暉正灑落天塹上的那座雄關,一個身著亮眼明光甲的年輕將軍,站在豎有唐軍大旗的關隘上,俯視著他們這群殘兵敗將,氣度拔山填海,神色雲淡風輕。

疲憊至極的李德誠在馬背上仰望著那個年輕人,一股從未有過的挫敗感與無力感籠罩在心頭。

氣定神閑站在清流關上的,正是李從璟,他伸出手,史彥超立即將從滁州城得來的刺史與節度使印信交到他手上,看了城下狼狽不堪的吳軍將士一眼,李從璟的目光最後落在李德誠身上,“滁州已入孤王囊中,李將軍進退無路,如何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