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莫離獻計定滁州馮道驅至壽春城(一)(第2/2頁)

說到這,李從珂目光凜然,“知恥而後勇。那李德誠再是善戰,所部也不過是幾萬藩鎮軍,如何能跟我精練之禁軍驍勇相媲美?且,我軍有塗山大勝之激勵,軍心振奮,而淮南軍失去側翼同袍聲援,必然驚慌自疑,此番我軍再戰,必能戰勝李德誠!”

李從珂回到將案後,“大軍已然休整一日,也該精力充沛了。擂鼓聚將,某要再戰李德誠!”

……

吳軍營地,帥帳。

李德誠正在親自訊問幾名百姓。

這些百姓都是從濠州躲避戰亂南逃的,吳軍斥候抓了幾個來,供李德誠詢問濠州戰況。

說來慚愧,李德誠派去壽春、濠州的斥候,鮮有活著回來的,所以他對壽春、濠州戰況的了解並不充分,這才不得已讓斥候去抓逃難的百姓。

據這幾名百姓所言,唐軍到了濠州,先是焚毀了濠州水師樓船,繼而攻打濠州城,而濠州守軍則奮起抵抗,兩軍激戰正酣。

別小看這些逃難的百姓,因為保不齊他們中間就混入了逃兵,就算沒有逃兵,他們大抵也是在敵軍入境後才會逃難,所以綜合他們的處境與言辭,能得出不少有用的消息。

放了這些百姓後,李德誠陷入沉思。

“照此看來,郭廷謂並沒有放棄抵抗,濠州城也不是小城,唐軍想要攻占沒有那般容易,大帥不必擔心。”李德誠的謀主對他說道。

“劉信在塗山慘敗,本身也傷重不治而亡,如今唐軍又在攻打濠州,形勢不容樂觀。”李德誠面色如常,聲音卻是沉緩,“待得李從珂再與我軍交戰時,必會借此以打擊我軍士氣,軍中要早作防備。”

屬官應諾,自去落實這件事。

李德誠沉吟片刻,又問:“壽春戰事如何?”

“李從璟調集大批援軍,正在猛攻壽春城,戰況激烈。”一位官吏匯報道,“據斥候拼死傳回的消息,李從璟這番攻打壽春,比之前更加兇狠,他已經放出豪言,定要在月內攻下此城!”

李德誠淡然一笑,未作置評。

倒是一位幕僚道:“高審思將壽春城防修得銅墻鐵壁一般,城中糧草軍械充足,其人又是一員善守良將,深得士卒人心,麾下精兵逾萬,李從璟此言太過托大了。”

有人哂笑道:“素聞李從璟攻城拔寨,向來勢如破竹,昔年劍門雄關都沒能阻他分毫,如今倒是久攻壽春不下,他哪裏受得了這個氣,氣急敗壞揚言月內破城也不足為怪。待得月後唐軍不能克城,必然士氣低落,如此壽春當可無恙。”

李德誠微微頷首,他雖沒有言語,但這個動作無疑表明他也是這般認為。

謀主試探著道:“壽春堅固,短期無虞,倒是李從珂來勢洶洶,觀其部作戰,頗為驍勇,我軍與之鏖戰,若無奇計,短期難以將其擊敗。大帥,劉信已經敗北,江北之役,既然不能速勝,便在拖不在戰,眼下來看,我軍無需在定遠縣這平川之地逗留,當退守滁州,以固清流關。只要唐軍不能攻下清流關,江北之戰我軍便立於不敗之地。而後我軍到底是出關擊敵,還是固關自守,便只等金陵詔令。”

這話乍看有些唐突,實則卻是正理。

話裏話外的意思很明白,侍衛親軍不好相與,他們難以戰勝,如今又失去了劉信策應,更難進擊壽春,加之濠州戰況撲朔迷離,若是濠州再敗,百戰軍東去倒還好,若是南下,定遠危急,當此之時,穩妥之策自然是退保清流關,扼制唐軍南下之勢。

謀主沒有明說的是,楚地戰況還不知會如何,勝負都不好論,江北之戰既然已經不利,壽春又還堅持得住,還是采取保守謹慎之策為好,不敗即是有功。日後若要破敵,金陵當再遣援軍,若是金陵沒有援軍,大軍也只能固守清流關。

李德誠卻是搖頭,言辭堅定,“大軍征戰,豈有勝負未分,自行敗退的道理?劉副帥方才為國盡忠,屍骨未寒,前方將士日夜苦戰,亟待救援,當此之際,李某若是膽怯退走,上負君恩下負袍澤,如何面對江東父老?”

他站起身,巡視眾人,氣勢雄渾道:“擂鼓聚將,本帥要再戰李從珂!此戰,必要將其擊敗,而後進援壽春,將唐賊趕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