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俯觀八百裏洞庭,回望三千裏山河(一)

長興元年,立秋日。

洞庭湖嶽陽樓,有人登樓。

八百裏洞庭憑嶽陽壯闊,兩千年赤壁覽黃鶴風流。

正所謂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輝夕陽,氣象萬千,乃嶽陽樓之大觀。

登樓者,吳國大丞相徐知誥。其身後,十數文士隨行,宋齊丘、周宗赫然在列。

秋風拂來,衣袂飄飄,這些人指點江山,談古論今,不時有詩詞歌賦脫口而出,引得眾人紛紛叫好。

好一派士子風流、意氣風發的景象。

至頂樓,扶欄而望,八百裏洞庭盡在眼前。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長煙一空,波瀾不驚。正可謂是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

江山如此多嬌。

徐知誥幼年貧苦而敏於學,如今不說才高八鬥,卻也學富五車,眼下攜吳國才子登樓望江山,便是這些江左風流人物、才子騷客,也不會覺得他粗鄙。

相反,青衫革帶的徐知誥,在洞庭湖前更有一股令人折服的儒雅風采。

只因他,將這江山踩在腳下。

“王師伐楚,未及半載,楚地半壁,已入囊中,楚兵西潰,一日千裏,楚王出逃,妻子難顧,所謂楚國,已是國將不國矣。都說楚地靈秀,三分在洞庭,三分在長沙,如今八百裏洞庭盡入我手,長沙為我大吳州縣,欲滅楚國,為期不遠矣。丞相用兵如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當世無人能及,我等敬佩萬分!大吳之有丞相,實如大周之有姜太公,真乃莫大幸事!”

一名文士觀景良久,不禁有感而發,向徐知誥拱手,略表贊嘆敬佩之情。

徐知誥全無驕色,轉身回禮,“王師有今日戰果,非是一人之功,而是千萬人同心同德,先生謬贊愧不敢當。況且如今唐軍來襲,戰事遠未停歇,實在驕縱不得。”

應付了這幫文士,徐知誥與宋齊丘、周宗往旁邊走了幾步,稍微遠離那些風流騷客,宋齊丘道:“楚國雖有數十州縣,真正可堪倚重的,不過北部洞庭湖周邊的數州——其中尤以東部嶽陽、長沙,西部朗州、澧州為重。楚國三大重鎮,長沙武安節度使,朗州武平節度使,桂州靜江節度使,時至今日,長沙武安軍已不復存在,桂州靜江軍兵寡將少不必重視,現在就剩朗州武平節度使。”

“楚王馬希聲逃至朗州後,便在此固守以待唐軍,朗州距離江陵不過五百裏左右,中間又有澧州作為接應,我王師猛攻朗州已經多日,未能克下,戰局頗顯膠著。”

徐知誥看向西北方向,彼處有一山名君山,郁郁蔥蔥,草木未黃。

徐知誥道:“唐軍救援馬希聲,無外乎兩條路線。其一,經澧州至朗州,與楚軍合兵一處,共拒大吳王師,此為正面用兵,是以堂堂之陣,步步為營;其二,自江陵經石首順江而下,直逼嶽陽,搗毀我王師後方糧草運輸路線,迫使我從嶽陽退回長沙,而後唐軍自湘水南下,馬希聲自朗州反攻,兩相合軍長沙,此為奇策。”

周宗想了想,覺得兩者都有可能,“楚地防禦中原,向來以江陵為屏障,中原防禦楚地,也以江陵為阻隔,三年前李唐竊據江陵後,楚地面對李唐便再無山川防禦之利,門戶大開。如今唐軍來襲,我等根本無從相阻。”

宋齊丘寒聲道:“以洞庭湖為中心,南北之爭,爭在湖北。湖北之險,險在三地,北襄州、中荊州(江陵)、東武昌,三地猶如三足,撐開湖北地勢。得此三鎮,則得天下之中心,由大江西進巴蜀,借襄州北上中原,自荊州南下楚地,順大江東進江左,無往而不利;故而湖北之地,自古為‘用武之國’,古往今來爭天下者,無不爭湖北,無不爭荊襄。”

所謂湖南湖北,洞庭湖之南北。

“昔年高季興盤踞荊南,據江陵之險要,既知江陵為四方諸侯覬覦之地,為自保不得不向四方諸侯多番諂媚,又自恃江陵為湖北中心,四方諸侯皆不許他人相奪而自身也不敢輕易奪之,遂向四方諸侯邀功,每有重財過境必要搶而奪之,與強盜無異,故而人皆謂之‘高無賴’。”

“今李唐據荊襄,而南下洞庭湖之南,湖南要防備荊州唐軍,難上加難。”宋齊丘想到當年爭奪荊州失敗的舊事,耿耿於懷,“眼下我大吳伐楚,據嶽州,而以洞庭湖為依仗,就是為防備江陵唐軍南下。否則,他日李唐水師順江東去江左,僅憑武昌一鎮,實難抵擋。”

宋齊丘說的都是事實,吳國先爭江陵失敗,如今火急火燎來攻楚地,便是想要在滅楚以壯大吳國的同時,在軍事地理上據有嶽州,掌控洞庭湖水師,日後好與江陵做些抗衡,否則一旦大唐攻吳,唐軍順江而下,吳國東線雖有江淮防禦體系,西線只有武昌一鎮,稍有不慎就會門戶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