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趙王領軍向楚地,秦王洛陽理大局(十)(第2/2頁)

李嗣源隨即下詔,斥責宣武軍的驕橫跋扈,並下令六部為大軍東征作準備。

這是洛陽吏治整頓完成之後,朝廷碰到的第一件大事,各部衙門自然一片熱火朝天之象。

隨後,新政新一批政令,經由中書省遞交,皇帝批準,門下省審核生效之後,下達到各州縣。

與此同時,百戰軍領命東征,孔循隨行,平定宣武軍之亂。

就在百戰軍抵達汴州的翌日,鄆州天平節度使安重霸、青州盧龍軍校王公儼,相繼擁眾生亂,隨後,滑州義成節度使王晏球也稱,滑州拒行新政。

而這個時候,李從璟仍舊在洛陽,沒有要親自東征的意思,那副模樣,是要在洛陽主持大局主持到底了,畢竟他馬上就要進位為太子,正該掌握政事手握全局才是。

只是很少有人意識到,剛剛出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的李從珂,已經不在洛陽。

卻說趙王李從榮,這時早已抵達了江陵。

李從榮到江陵後,並不著急立即入楚作戰,而是等鄧州威勝節度使,襄州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州安遠節度使都到了之後,才不緊不慢召開了軍議。

三鎮節度使所帶兵馬並不多,各位節度使的兵馬都在三千左右,這當然是因為朝廷新政的緣故——除卻襄州好上一些,鄧州、安州向來都不算大鎮,與鄆州、青州不能比,兵馬本就不多。至於襄州,則是在江陵地位日重後,沒有從前那般重要了。

江陵這些年除了囤積糧草軍械,馬懷遠主要做了一件事:造船。

楊吳水師強大,當世稱雄,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大唐要與楊吳較量,無論是順長江東去直搗金陵,還是馳援楚地,與楊吳爭奪湘江邊的楚國王都長沙,都要多多依仗樓船。

李從榮很喜歡高大如城的樓船,因為他已經在船上呆了三天三夜沒下來。

最後還是副帥符習去把他生拉了出來。

高從周、王思同等人見了,悶著腦袋一言不發。

馬小刀拉著馬懷遠直眨眼睛,“咱們這位趙王殿下,到底是遊山玩水來了,還是征戰來了?他看到樓船的那股興奮勁,可是比我看到青樓裏的小娘還厲害啊!聽說他之前可是從未有過領兵出征的經歷,這回這不是拿我等來練手嗎?”

馬懷遠瞪了他一眼,“別廢話!”

馬懷遠跟上諸將去了,馬小刀又拉著周小全嘮叨:“兄弟啊,咱們江陵的家底攢得可不容易啊,這要是都給他都敗掉了,到時候我們跟誰說理去?”

雙臂環胸抱著橫刀的周小全不鹹不淡道:“我如何知道。”

馬小刀幹瞪眼,“你去演武院也在洛陽呆了幾年,就沒聽說過趙王是甚麽人?這不可能吧?這家夥到底能不能打?”

周小全瞥了馬小刀一眼就走了,“沒聽說。”

馬小刀望著周小全的背影,狠狠吐了口唾沫,“娘的書呆子!”

長沙府。

徐知誥聽說了李從榮三日不下樓船的事,凝神沉思。

披甲執銳的近衛統領林仁肇撇嘴道:“照此看來,李從榮倒是清閑得很,這般不將戰事放在心上,比起他那位能征善戰的兄長,可是差得遠了。”

徐知誥看了林仁肇一眼,“你當真以為李從榮不將戰事放在心上?”

“難道不是?”林仁肇驚異道。

徐知誥收回目光,眼神深邃,“若是李從榮一到江陵,就喊打喊殺,那我倒是真不將他放在眼裏。”

林仁肇眼珠子轉了轉,“明公的意思是,楚地戰場局勢復雜,若是李從榮貿然調兵遣將,急求參戰,才是不知深淺的冒昧之舉,而他如今悠閑適意,實則是給唐軍了解楚地戰爭局勢的時間?”

徐知誥微微點頭,“正是如此。依據邊鎬到江陵後傳來的消息,李從榮一路上可是對戰事上心得很,摩肩擦掌,意欲大幹一場。”

林仁肇恍然點頭,“看來我等與唐軍不戰則已,戰必是大戰。”

徐知誥頷首,“這倒是不錯。”

深夜,洛陽。

王樸放下毛筆,拿起面前寫好的文書從頭看了一邊。

他來到窗前,夜空皎月高懸,繁星點點。

也不知站了多久,他呢喃道:“山東,江淮。”

第八卷 南北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