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一朝掌得天下權,我為萬世開太平(三)(第2/3頁)

李從璟笑了笑,把刀還給過來的侍衛,“二弟不必氣餒,我雖未搶攻,卻也用了些力氣,你若上戰場,尋常將領奈何你不得。”

“果真?”李從榮滿眼將信將疑的神色。

“臭小子,你大兄何時騙過你們了。”李嗣源招呼幾人回亭子,“只要不是碰到以勇猛著稱的悍將,不說勝,起碼應付得來。”

李從厚神情亢奮的湊到李從璟面前,比自己贏了考校還高興,“大哥你快說說,你這身武藝到底怎麽來的,我何時才能像你一樣?”

李從璟笑笑,還未說話,坐下的李嗣源已經道:“何時你征戰有十年,你也就能趕上你大兄一半了。”

落座之後,李嗣源斂容道:“新政下一階段,說來動靜很大,實則不過是削藩削的徹底些而已,兵事之外的部分,說到底,是對前一階段的深化和細化。新政前面的部分,是對天下大局的大體改良,是給快枯死的莊稼澆水,是給快倒塌的房屋搭梁,是給快決堤的堤壩糊上泥巴,是將瀕死的人救活過來。凡事皆有過程,謀大事更需循序漸進,把瀕死之人救活之後,就得治其五臟六腑與四肢,讓人徹底康復,而新政下一階段,正是要做這樣的事。”

李從璟頷首道:“如今天下大體安定,的確可稱已將瀕死之人救活,經得起各種醫治手段的折騰了。父親說的不錯,往下要做的事,是將新政深化與細化,也是真正傷筋動骨,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場面。具體說來,前面四年,使得地方安定少了亂事,使得百姓有田有所耕,使得漕運再通洛陽,使得鹽鐵礦場都在運轉,使得商人賈貨不必擔心被搶掠,使得書生能讀書出仕,使得官吏都知道該做實事,而不是搜刮民間錢財來奉承朝廷。一言以蔽之,定下了社稷往前的基調,也收獲了相應的回報。”

“這些事雖然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但不會太要命,但接下來就不同了。先前地方安定,是州縣平定了山匪盜賊,往後就是在裁汰藩鎮之兵;先前興農是整修荒地,分配良田,落實戶籍,興修水利,往後還要田畝均分,精整田壟,軍民相安,官民無事;先前是通了漕運,現在就要整修河道,再疏河渠,清除貪汙公款、中飽私囊之輩,打破漕運勢力集團的相互勾結,使得入漕之糧,皆入糧倉……先前官吏貪汙受賄是常態,往後貪汙受賄必受嚴懲……先前度量不一,往後度量就要統一;先前法度不全,日後法度就要全面……先前沒做好的,往後要做好,先前做好的,往後要做得更好……總而言之,新政下一階段,是對不良官吏和惡勢力的大掃除,是讓百業俱興、社稷清明、天下大治!”

李嗣源點點頭,“新政下一階段兩個字可以概括,一是‘雜’,二是‘難’。事情繁雜,雖說千頭萬緒,但朝廷三省六部眾多官員,費些時間,總能一一列出章程來,即便有些疏漏的,往後也能一一補充。唯獨這個‘難’字,要花大力氣處理。”

李從璟斂眉道:“父親所說的,可是吏治?”

李嗣源頷首,“往後新政的綱領措施,都能條分縷析,一一下發到州縣,但要保證新政這般多的條例,都得到有力施行,就必須要朝廷內外帝國上下的官吏,都齊心協力。”

李從璟道:“在推行新政下一階段之前,父親要整頓吏治?”

李嗣源抖抖寬大衣袖,“是時候整頓了。治國先治吏,不是沒有道理的。只有官吏整頓好了,上至朝廷下到州縣,惡勢力才好打破,新政才好推行,如若不然,官官相護、官匪勾結、官商為奸、官軍逞兇之事,如何解決?”

李從璟微微頷首,“新政推行已久,是該大考天下官吏,選其得力者大加褒獎,查其不力者悉數治罪。”

李嗣源看向李從璟,“整頓吏治、削平藩鎮、懲治豪強,必然使得帝國上至朝廷下到州縣,都有許多官位空缺出來。而我就是要空出這些官位來,讓有德有才者居之,讓他們和推行新政得力的官員一起,重塑我大唐天下官吏的面貌!”

李從璟怎能不理解李嗣源的意思,他這是要給帝國官吏大換血!

去濁揚清!

若真能如此,那不僅是帝國官吏的大換血,也將是帝國本身的大換血。

如是,“新”官吏配合新政,天下風氣,必然煥然一新,帝國面貌,也將煥然一新。

這已無異於重塑一個帝國。

踏碎世界的黑暗,讓世界重現光明,這是驚天手筆,更是百年大業。

可以想見,多年之後的大唐帝國,不僅是一個全新的大唐帝國,也必將是一個強盛的大唐帝國,這跟摔碎所有的瓶瓶罐罐重來一遍,已經幾乎沒有區別。

李從璟、李從榮、李從厚三兄弟面面相視,都被李嗣源的心胸魄力折服,一起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