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首殤閬州破,初捷劍門裂(一)(第2/4頁)

就在李仁矩大為不滿,羞惱之際,有一人起身離座,抱拳謂之道:“大帥報國之心,可昭日月,聞聽大帥一席話,我等莫不深感振奮,報效國家,此正用武之時。”這話讓李仁矩心裏微微好受了些,不過,此人接著說道:“然則,東川兵銳,李紹斌亦驍勇之輩,今其大舉而來,必是準備充分、士氣正盛之時。反觀我軍,雖將士奮發,然多未經戰事,稱不得精銳之士,倉皇與之交戰,勝負難料……”

說這話的人,名叫姚洪,乃是朝廷專門委派,統領朝廷加派之精銳將士,助李仁矩應付兩川戰事的。

然而姚洪這番條分縷析,卻不合李仁矩期望,他不耐煩聽姚洪長篇大論,打斷了對方,“豈有此理,保寧軍為平定兩川而立,今戰事在即,豈能避而不戰!”

話被打斷,姚洪不以為意,俯身順著李仁矩的意思道:“東川既來,保寧軍自然非戰不可,末將並不怯戰。然則,如何戰法,卻可商討。依末將之見,李紹斌憤而來攻,兵鋒正銳,此誠非可與其相爭之際,不若堅守城池,深溝高壘,挫其銳氣。彼百裏趨利,久日無功,必定兵疲,銳士一失,便不足為懼也。彼時,我軍進可出城擊敵,退可待王師來援,進退自如,萬無一失!”

諸將、幕僚聞聽姚洪此番言論,皆眼前一亮,饒是不太動腦之輩,至少也曉得這是老成之見,前期未必有功,但長遠觀之,必定無過,而對於彼方疲憊之際,我方進退自如的見解,委實真知灼見。

李仁矩戰意已決,卻聽不進去這番言論,不等諸將附和,即高聲相斥:“一派胡言!蜀兵懦弱,怎敵我軍精銳?再者,守城守於野,焉有自困孤城而望援軍的道理?”

姚洪,並及諸將、幕僚還欲再勸,李仁矩卻已沒了耐心,“本帥戰意已決,爾等休得多言,我大唐精兵,不懼強敵,彼來我迎,豈可自失銳氣!諸位,敗李紹斌,平兩川,在此一舉,有再敢言退者,軍法從事!”

說罷,做下安排,聚集兵將,擇機出城。

……

李仁矩決意迎戰,不做那縮頭烏龜,領兵出城的動靜,很快被斥候報知給李紹斌。

李紹斌的第一反應,大喜,隨即,冷笑一聲,嘲諷道:“據有堅城而不守,反而以新編之軍出城迎戰,本帥倒是很欣賞這廝的勇氣!”大笑三聲,對左右道:“來時,本帥還擔心,若是李仁矩拒不出戰,閬州一時不能攻下,本帥恐怕難以分兵應對關外唐軍,如今李仁矩狂妄自大,領兵來迎戰,自尋死路,正合我意,爾等且說,本帥是否該相謝一番?”

左右莫不大笑,有人納悶,言道:“李仁矩緣何執意前來送死?”語氣真誠,像真納悶一般,惟妙惟肖,更讓諸將大笑不止。

李紹斌挪了一下馬背上身子,以顯得更加從容,他道:“昔日,李仁矩來東川取禮錢,本帥曾對其多加侮辱,想必令其分外不忿,故而此番迫不及待,欲來尋仇也!”

李紹斌這番話,說的正是李嗣源祭天、李仁矩來東川取百萬禮錢的事。

當其時也,李仁矩為朝廷使臣,李紹斌自然設宴相候,然而等了半天,及至日上中天,也不見李仁矩來赴宴,李紹斌不忿,遂引兵至驛館,這才知李仁矩在館舍擁倡妓酣飲。

這令李紹斌大怒,將李仁矩揪出,大罵道:“今我為籓侯,爾銜君命,宿張筵席,比為使臣,保敢至午不來,自共風塵耽酗,豈於王事如此不恭!”憤怒李仁矩太不把他李紹斌當回事,又聲色俱厲道:“只如西川解斬客省使李嚴,謂我不能斬公耶!”意即,李嚴開罪了孟知祥,被他殺了,今日你得罪了我,我也敢殺你。

李仁矩大為驚恐,遂拜,涕泗橫流求饒,李紹斌這才放了他,後來,李紹斌本來該貢獻給朝廷百萬錢的,只給了五十萬。

左右聞言,有不清楚這件舊事的,拍李紹斌馬屁:“原來如此,大帥彼時辱李仁矩,使其今日憤而興師、自投羅網,自即為種之春而收之秋也,大帥高明,我等拜服!”

這馬屁話簡直一派胡言、狗屁不通,李紹斌卻很受用,志得意滿,卻又偏偏一副並不在意爾等小事的神色。

……

白露次日,東川軍與保寧軍相遇於野。

兩軍對壘,各布軍陣,旌旗招展,甲胄鮮明,戰馬奔馳,煙塵蔽目,彼此巍峨萬余眾,平地壘起鐵甲森林,氣勢凜然。

李紹斌登高而望保寧軍,謂左右曰:“烏合之眾。”

李仁矩遠觀東川將士,遙見對方軍陣側後高地上帥旗下一人,鮮衣怒馬,想來是那李紹斌,咬牙切齒,雙目通紅,憤而傳令三軍:“出擊!”

保寧軍雖是初建,將校不乏軍中宿將,觀罷東川軍陣,豈能不識貨,知曉其精銳,各露懼色,聽了李仁矩軍令,聞了戰鼓響起,硬著頭皮,揮師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