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谷雨識洛陽,筆落動兩川(四)(第2/3頁)

下定了決心,李紹斌也就不再遲疑,他性情暴烈果斷,決定豁出去就不會扭扭捏捏。不過這是反擊之舉,是回應朝廷設立節鎮、而又無視他的上表的。

接下來,李紹斌又吩咐道:“給秦王去信,讓秦王轉告朝廷:朝廷分我屬州,各建節鎮,又屢次增兵戍守,分明是欲致我於死地也!倘若朝廷再繼續增兵,紹斌將退無可退,只得殊死一搏,到得那時,昔日同袍之宜,怕是顧不得了!”

李紹斌曾是從馬直都指揮使,與李從璟的確有同袍之義,故而他這番寫信給李從璟,是在往好的方面做最後的努力。

王暉等人得了令,俱都神色奮然,間或有惴惴不安者,也被大眾的情緒裹挾著,顯得微不足道而又不可見。

屋中眾人都領命去了,周圍也就安靜下來,李紹斌滿面通紅,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陽光躍過青磚黑瓦,從大門照進屋來,在他身前投射出一個方形的光區,亮得有些刺眼。府中的行人,來去匆匆,生怕驚擾到什麽似的,炎夏時節,樹木郁郁蔥蔥,投下大片陰影,卻安靜的不像話,那叫人心煩的蟬鳴也聽不見了。

一想到就要與整個帝國為敵,李紹斌心底不免升起一絲惶恐、不安,他畢竟是弱小的,只有一鎮之地,屬州三五個,城池十余座,軍卒三兩萬,將領數十名,百姓二三十萬。

帝國則不同,無論從哪個方面比,都是參天大樹,而他是那可笑的蚍蜉。聽聞帝國新編禁軍五萬,乃是從帝國百十萬軍卒中揀選的,個頂個都是絕對的精銳之輩,骨幹更是昔日讓敵寇聞風喪膽、名言天下的百戰軍。

此番伐蜀,李嗣源不會親征的,必是那秦王領軍,聽說他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曾今以絕對劣勢兵力,殺得契丹屍積如山,氣得耶律阿保機吐血而死……還有那李從珂、石敬瑭,都是驍勇之輩,沒一個是徒有虛名的,此番席卷十萬大軍而來,山河也能傾覆……

盯著屋內的陽光看得久了,李紹斌雙眼有些酸痛,他站起身來,握住腰間橫刀,走到門口,鱗甲交響,步履生風。

屋外的風景正好,一片生機勃發之象,到底是夏日,萬物生命正盛,正該大展本色之時。是了,王彥章說得好,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朝廷雖然勢大,他李紹斌卻也不是好惹的!

想當年,隨莊宗轉戰南北,歷經大小戰事數以百計,每回率從馬直與敵軍交陣,無不勇猛直進,殺得敵軍人仰馬翻,潰不成軍,多少名將成了他手下敗將,多了精銳之軍被他親手挫敗,他李紹斌,也曾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百戰軍如何,彼時還不知道在哪兒!秦王如何,當年在從馬直,也不過他麾下一員小卒而已!李紹斌是看著他入伍的,乳臭未幹的小子而已,當年第一回戰陣殺人,事後吐得不成人形,鼻涕淚水弄得滿臉都是——並沒有什麽了不起,不過凡人一個,血肉之軀罷了,難道還刀砍不進、斧劈不斷了?

李紹斌站直了身軀,他覺得自己的身姿很挺拔,似乎都高了幾分,他目光堅毅,覺得天下英雄不過如此,他體中血熱沸騰,認為他同樣能傲視群雄,建立叫天下人側目的功業!

功業,都是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百戰軍不算什麽,禁軍說到底不過一群雜兵,他東川眼下兵馬雖少,勢力雖然不大,但現在機會來了!功名但憑馬上取,富貴全靠雙手搏,血火戰陣過後,他的東川也會成為龐然大物,他的東川軍也會堅不可摧,他也會有無數良將,數不清的謀士!

他李紹斌並不比任何人差,相反,他很強,從馬直都指揮使,應該成就一番大功業!

……

在劍門縣北二十五裏有劍門山,亦曰大劍山,其東三十裏有小劍山。兩山相連,山勢絕險,飛閣通衢,謂之劍閣。大小劍山延綿兩百多裏,峰巒聯絡,延亙如城,下有隘路,謂之劍門關。因其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嵌,如門之辟,如劍之植,故名劍門。

這些資料趙象爻腦早已經背誦的滾瓜爛熟,他回頭望了一眼綿綿無際的崇山峻嶺,但見青巖灰山,碧綠的林木如針如被,每一步都仿佛蘊藏著數不盡的神秘,天空陰沉沉的,仿佛要塌下來一般。

置身這樣的山道中,便是沒有猛獸蛇蟲出現,也叫人難有安全感,何況是現在。趙象爻看了一眼身邊的青衣銳士,眉目不禁微微往下沉去。

“不行,再這樣下去,全都得交代在這兒!”趙象爻心中已有了判斷,不到二十名軍情處銳士,幾乎半數負傷,後面的追兵太多了,他們無法都逃出去。

伸手扶了一下腰間的竹筒,趙象爻心裏稍稍安定了些,他咬咬牙,無論如何,也要將這份地圖送出去,送到秦王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