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谷雨識洛陽,筆落動兩川(四)

朝廷並沒有如孟知祥、李紹斌所上表的那樣,將在閬州設立保寧軍、在遂州設立武信軍的詔令收回去,李嗣源雖然在回復中對兩人好言撫慰了一番,但對閬州、果州、遂州、綿州的增兵卻並沒有放緩步伐。

詔書下達到梓州的時候,李紹斌氣得當著眾人面,將詔書撕得粉碎,狠狠丟在地上,猶覺得不解氣,指著門外便是一陣破口大罵。

“大帥,朝廷無意撤消遂州、閬州的節鎮,其實都在我等意料之中,委實不必對此太多氣惱。先時,朝廷既然決定在蜀中增兵,打的便是圖謀兩川的主意,如今對大帥與孟帥提出的要求,置之不理,甚至連半分退步也沒有,不過是讓我等更加認清形勢罷了。”說話的是部將王暉,從馬直的老卒,素來得力,深為李紹斌所倚重,他好言寬慰,“當務之急,最要緊的,是要對往後之事從長計議。”

李紹斌重重坐回帥位,沉著臉不說話,他也知曉王暉說的乃是實情,只不過,之前朝廷對兩川的態度一直頗為寬容,就拿去歲的事來說,李嗣源在洛陽祭天,下令讓李紹斌貢獻錢財百萬,李紹斌只不過給了五十萬,朝廷也說什麽。

這還是朝廷對東川有所求,類似的事在以往不甚枚舉,東川這些年對朝廷詔令陰奉陽違的多了,而對東川的要求,類似任命地方官、將的事,向來是李紹斌說什麽,朝廷就答應什麽,有些時候惹得李紹斌發脾氣,朝廷甚至會降下官爵來安撫。

正因如此,李紹斌認定了朝廷軟弱無能、軟弱可欺,因而日漸驕橫,在東川自立的心思也一復一日膨脹起來,做起準備來也愈發乖張。

但眼前這件事卻跟以往大為不同,朝廷突然割了蜀中數州,設立兩個節鎮,更是在綿州增兵,這猶如一道晴天霹靂,狠狠砸在了李紹斌腦門上。無論是遂州武信軍,還是閬州、果州保寧軍,都讓他如感懸劍在頂,日夜坐立難安。

他李紹斌的確早就在作自立的準備,然則,在他看來,朝廷可是向來沒作制裁他的準備,反而一直在忍讓退步。如今說動手就動手,一動手就是雷霆手段,的確讓李紹斌在感到愕然、反應不過來的同時,也分外氣惱。

尤其這回,他與孟知祥聯名上書朝廷,要求撤銷武信軍、保寧軍,朝廷非但沒有照做,甚至連一點表示都沒有,加官晉爵安撫也好,撤銷其中一個藩鎮作為退步也罷,完全都沒有,便是連綿州的戍兵,都沒有停止增加的跡象!

“簡直聞所未聞,簡直狗屁不通,簡直不知所謂!”李紹斌狠狠一巴掌砸在座椅的扶手上,心中暗暗罵道。

“朝廷如此作為,東川不能不予以回擊,否則,接下來朝廷若是再割綿州、龍州為節鎮,那劍州可就也有不保的危險了!”王暉接著說道,“再則,如今,綿州、閬州、果州、遂州成三面圍我東川之勢,也不可不察!大帥,早拿主意,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啊!”

李紹斌不說話,他內心仍舊在權衡。

雖說東川一直在圖謀自立,但事到臨頭,“造反”這兩個字就要扣在腦袋上,一鎮之地就要走到整個帝國的對立面去,與整個帝國為敵,這樣的事誰敢說輕松?誰還能不躊躇、擔心、憂慮?

不錯,東川是要獨立,但李紹斌更希望那是一種慢性的、緩和的方式,一方面提高東川的地位,提升他自己頭上的官爵,一步步封侯、封王,一步步將東川這個節鎮向大鎮、附屬鎮、王國轉換,最後等時機成熟——例如說帝國大亂了,亦或是李嗣源死了,或者那個藩鎮叛亂了,他再借機完成獨立。

而不是陡然一下子,東川宣布脫離大唐,然後迎接朝廷大軍鋪天蓋地的攻伐,那樣的話,他豈不是瘋了?他圖什麽?脫離大唐,總得有個名頭,或者建立王國,或者自立為帝,而現在,他自忖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與朝廷兵戎相見,以武力割據一地,那是走投無路的下下之選,是沒有辦法之後的放手一搏。平心而論,這樣的舉動有賭博之嫌,因為那樣以來,東川成為眾矢之的,將沒有退路,若是朝廷大軍驍勇善戰,若是藩鎮來攻他抵擋不住,若是最後他戰敗了,那可是萬劫不復的下場!

蜀中的確有天險,這也是李紹斌敢於謀求自立的重要原因,但天險再險,總有許多名將大軍攻破過,他李紹斌何以敢信心百倍,覺得王師攻不進來?

王暉見李紹斌面色不見深淺,有些著急,加緊勸說道:“大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朝廷如此緊逼,兵戎相見也不可避免,謀大事者,成於果斷,敗於猶豫,事已至此,請大帥速下決心!”

李紹斌閉目仰頭,深吸了口氣,半晌,他頷首掙目,眸露兇光,面目也猙獰起來,仿佛要吃人一般,狠決口音從嗓子裏蹦了出來,“聽我帥令:其一,郭啟雲,即刻帶本帥親衛,往綿州傳令給刺史武虔裕,命他即日到梓州見本帥,若其敢拒絕,武力拘押;其二,王暉,本帥給你三千兵馬,你速去劍門,修築七寨,並於劍門北修築關隘要塞,命為永興關;其三,長史,你立即招募青壯,無論你用何種方法,十日之內,必得兩萬。而後,配給兵刃,不給軍糧,將其趕往遂州、果州、閬州,以其剽掠三州鎮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