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因緣際會不可料,謀盡事成旦夕間(四)(第3/3頁)

周小全轉身望去,不遠處,一支騎隊疾馳而來,當先一杆王旗,上書一個偌大秦字。王旗下,領頭之人鐵甲橫刀,正是那個昔日指揮幽州數萬大軍,越過長城,北擊契丹,為倒水溝軍堡的周婁葑、黑牛等人,也為幽雲無數邊軍多年屈辱奮戰,報了大仇的軍帥!

時隔年余,再度見到那個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年輕將軍,周小全仍舊抑制不住渾身因激動而發生的顫抖。

周小全回望一眼陳延世等人的墓碑,握緊了腰間橫刀,用只有自己能聽見的聲音,堅定呢喃:“秦王殿下,我周小全,願為你戰死沙場!”

李從璟此行石首,帶來的不僅有封賞名冊,更有一篇祭文和一項國策。

在兩千余復州軍將士面前,披掛齊整的李從璟登上高台,親自誦讀這篇祭文。

“天成二年二月,楊吳興師犯我荊州,荊南東面招討使馬懷遠領復州軍三千,拒逾萬之敵於石首一線,自二月二十二日起,與敵鏖戰七日,歷經大小戰陣四十余,殲敵逾千,血戰不退至援軍到,終敗吳軍,斬首六千余。此役,復州軍以寡敵眾,將士無不死戰,傷兩千余,陣亡四百八十一人,英靈留名:陳延世、王文雄、許佑、馮二……”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軍為國家之盾,將士力戰於外,而百姓能安居於內,軍為國家之矛,王師征伐不臣,而國家能威服諸夷。復州軍者,誠我大唐之矛、盾也,今復州軍血戰而立功於國,他日必將內勵諸軍奮發之氣,而外警諸國畏懼之心……”

“……天成二年三月初八,唐秦王從璟,祭復州軍英靈於石首城外陵園。”

念罷文章,李從璟將之遞給馬懷遠,而馬懷遠又將之遞給工匠,令其復刻於陵園碑石之上。

接著,李從璟面對數千神情奮然的將士,宣讀由李嗣源蓋璽而定的一項國策,“凡征戰將士,沙場流血,皆為國為民,彼等英傑,國當銘記,民當敬仰。自即日起,凡我大唐王師征戰,每戰必建陵園,刻英靈姓名,錄英靈功績,以為後世傳頌!”

此言一出,復州軍兩千余將士,先是一陣沉默,旋即無不以拳擊胸、以劍擊盾,此項國策,讓這些將士心緒激蕩、熱血澎湃!

李從璟拔出橫刀,振臂高呼:“復州軍威武!”

兩千余復州軍,皆齊聲大呼:“復州軍威武!”

李從璟再度振臂,“唐軍威武!”

兩千余唐軍,無不大聲齊呼:“唐軍威武!”

李從璟三度振臂,“大唐威武!”

兩千余唐人,慷慨激昂,“大唐威武!”

兩千余兒郎聲震雲霄,江水為之一頓,天空為之變色。

千古江山,多少王朝興亡事,大江東去,多少熱血好兒郎。

在今日,穹頂之下,石首山前,唯余一種聲音,它經久不覺,回蕩不休:那是一個王朝的名字,是一個時代的烙印,更是一個民族的信仰,一種精神的榮耀。

“大唐!”

“大唐!”

“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