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因緣際會不可料,謀盡事成旦夕間(四)(第2/3頁)

見第五姑娘這番模樣,李從璟把臉一沉,“打翻藥碗也沒用,這藥還是得喝!”

第五姑娘:“……”

好不容易伺候第五姑娘喝完藥,本來還打算陪她說會兒話,但見對方神態舉動頗為異常、一直要哭的樣子,李從璟在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之余,著實不知該作何應對,只得囑咐她好生歇息,並保證晚些時候再來探望,這就離開了院子。

李從璟不知道的是,他離開院子的時候,第五姑娘是趴在窗口望著的,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月門,第五這才離開窗子。回到床榻上的第五姑娘,抓起被子蒙住腦袋,的的確確大哭了一場,不過,那跟痛苦與悲傷無關。

兩日後,石首大捷的軍報傳回江陵,李從璟在讀完林雄在信報中對石首一役戰況的描述後,默然良久,隨後命人往石首傳令,讓馬懷遠來江陵一趟。

此番李從璟平定荊南,對大唐而言,不僅意味著在對蜀地、江南、吳國等地的軍事行動中,可以獲得許多便利、優勢、先機,荊南的資財也將充實國庫,對國力也是一種直接提升。而論及付出的代價,郭威的房州軍、劉訓的襄州軍都微乎其微,唯獨馬懷遠的復州軍,犧牲可謂巨大。

馬懷遠到江陵時,劉訓、林英已率襄州軍抵達江陵,李從璟召馬懷遠來,便是讓他親自復述石首之戰的經過,在看過林雄的軍報之後,李從璟才意識到,馬懷遠率領復州軍於石首抗擊柴再用的戰役,艱難程度遠超他的預料。

若是放在常人身上,匯報功績乃是邀功述難的大好機會,少不得大肆渲染一番,但石首之戰經由馬懷遠之口敘述出來,卻顯得平淡無奇,甚至遠不及林雄描述的慘烈、兇險,饒是如此,李從璟也從細節處推斷出了石首之戰的情況。

“也就是你馬懷遠,才會以如此口吻、措辭稟報戰況。”聽完馬懷遠的敘述,李從璟搖頭而嘆,馬懷遠還真是對為官之道一竅不通。也難怪,若非如此,當初他也不會有赫赫戰功和卓越才能,而只能在檀州做一個不得志的小校了,對此李從璟早就心知肚明。

李從璟沉吟著繼續道:“原本孤還在斟酌荊南節度使的人選,眼下看來卻是不必煩憂了。其它姑且不言,你在復州不到一載,以復州之有限財力物力,能訓練出一支這樣的軍隊,這就是朝廷眼下最需要的荊南節度使人選。孤稍後會向朝廷建議,讓你來出任荊南節度使。”

荊南地理位置特殊,的確需要一個“不會為官”之人,來擔任節度使。此番馬懷遠出兵石首,頂著荊南東面招討使的職銜,立功又殊大,升任節度使並無不妥。

對近在眼前的提拔,馬懷遠沒有謙讓,謝過李從璟之後,說的第一件事,頗為出乎李從璟意料,“望殿下能親至石首,祭奠此戰英靈。若得如此,往後荊南之地必然固若金湯!”

李從璟自然明白馬懷遠的用心,當下沒有推辭,應承下來。

不過荊南事務繁雜,李從璟能抽身的時間不多,因而讓馬懷遠先回石首安排,他到了約定日期再趕過去。

天成二年二月二十八日,石首大捷,十日後,即三月八日,李從璟自江陵出發,馬不停蹄趕往石首縣城。

石首一役,傷者且先不言,復州軍僅是戰沒的,就有四百八十一人。

石首之戰英靈陵園,建造在縣城西面石首山下。

這一日,天色陰沉,大風卷動江濤,復州軍將士,盡皆聚集於石首山下陵園,傷者能走動的,為人所攙扶,不能行動的,由擔架擡著。

江風吹動靈幡,腦門上纏著厚實繃帶的周小全,懷抱一壇烈酒,拖著傷腿一瘸一拐行走在陵園中,最終在一塊墓碑前停下來,坐到地上。

望著墓碑上“陳延世”那三個字,周小全打開酒壇,將烈酒倒在碑前,低聲呢喃:“你小子素喜烈酒,在復州軍營時,就沒少為此受罰,彼時我與你沒甚交情,也從未與你對飲過……這往後更沒機會了,今日我得敬你一壇。咱倆性情雖說不對付,我卻得承認你是條漢子,可惜了,你不該死這麽早。”

顫顫巍巍站起身,周小全渾然不覺傷腿的疼痛,他看著墓碑繼續道:“陳延世,你生有名死有姓,死後不願做孤魂野鬼,這件事我沒忘。你放心,往後我會年年來給你捎一壇酒,直到我也躺進土裏。”

說到這,周小全看向左近的其他墓碑,聲音放大了些,嗓子也嘶啞了些,“還有你們,王文雄、許佑、馮二、老麻子,你們都有名有姓的躺在這裏,秦王有令,往後不會斷了你們的紙錢,年年都會有人來看你們。你等為國而死,國家會記得你們……你們都死得值,都安息吧!”

“周小全,趕緊下來,秦王來了!”馬小刀在山下扯著嗓門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