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因緣際會不可料,謀盡事成旦夕間(二)(第2/3頁)

周宗折扇綸巾,出軍陣,只身來到石首城下,勸降馬懷遠。

連日廝殺,馬懷遠也有傷在身,他立於城頭,俯觀城下,身如磐石紋絲不動,語氣也平淡得很:“閣下因何事而來?”

周宗在城下向馬懷遠拱手為禮,微笑道:“在下為將軍、為復州軍而來。將軍以不過三千將士,抵擋我萬余精銳七日不敗,指揮若定,調度有方,世之名將也不過如此。復州軍將士死傷近半,仍奮勇拼殺,戰陣未亂,疲態不顯,可謂勇武,世之精銳,莫過於此。你我雖各為其主,在下仍舊甚是敬佩。”

開門先誇贊對方一番,以此消減對方戒心,拉近些許關系。

馬懷遠不為所動,淡漠道:“楊吳之地,本我大唐疆土,爾等割據自立,不遵朝廷法令,是為不忠;而今未通戰書,突起刀兵,攻我轄地,殺我軍民,是為不義。不忠不義之輩,本將羞與為伍,爾之敬佩,吾之恥也!”

一席話,不僅對方打回原形,更是抹黑了不少。

周宗微微怔然,先前只見馬懷遠作戰得力,不曾想竟也這般口齒伶俐,著實出人意料,當下笑容不減,繼續道:“將軍何須如此大義凜然?唐室亡於朱全忠,乃世人親見,李嗣源本為晉臣,承位於李亞子,緣何能以朝廷正統自居!當今大爭之世,天下逐鹿,勝則為王,將軍如抱此迂腐之念,豈不讓天下笑?”

“今我楊吳精銳大軍萬余,攻伐爾城,旦夕可下,不過憐惜將軍之才,眾將士英勇,不忍加害,故願共圖大計,同享尊榮!倘若將軍執迷不悟,不顧將士性命,在下不妨告之將軍,我吳國後續大軍十萬,已過鄂州,不日即抵石首,屆時休說將軍英明不保,只怕這百戰余生的數千將士,也將成為孤魂野鬼。若果真如此,世人不會稱頌將軍賢能,只會嗤笑將軍冥頑不靈,害人害己啊!”

周宗此言一罷,吳軍在將校帶領下一陣高呼,士氣大漲,而城頭復州軍將士,神色為之一暗。

馬懷遠冷笑不叠,睥睨周宗道:“閣下之言,貽笑大方!且不說陛下乃太宗之子蜀王之後,繼承大唐正統順理成章,就說當今之世,天下誰人不知,我大唐國盛軍強,雄踞中原而俯觀天下,廓清宇內只是早晚之事。反觀你楊吳,以區區一隅之地,夜郎自大,竟妄想與我大唐交戰,此舉與蚍蜉撼大樹何異?今日爾等竊據高位,沾沾自喜,豈不知,明日便會身死道消,青史上爾等也不過亂臣賊子!”

“如今我大唐秦王殿下,俘高季興,陳兵江陵,而荊州畏之不敢有分毫異動,房州、襄州並及百萬王師,須臾及至,屆時休說爾等萬余敗卒,便是傾楊吳之地,民不過五百萬,我王師席卷爾境,如秋風掃落葉也!閣下倘若不信,只管放手再戰,我復州軍雖不敢自稱大唐精銳,卻個個都是頂天立地的兒郎,皆有為大唐脊梁之心,我等能敗你七日,便能敗你十日、百日!”

馬小刀適時抽刀高呼:“大唐威武,復州軍威武!”

城頭復州軍將士齊聲大呼,一掃黯然之色,鬥志不停攀升。

兩人你來我往,好一陣口舌之爭,最終周宗未能討到半分便宜,收了折扇,掩面敗下陣來。

馬懷遠看著周宗退下,嗤笑一聲,“鼠輩連城池都不敢入,也妄想勸降本將,動搖我軍心?真是不知所謂!”

復州軍皆奮然高呼,士氣昂揚。

少頃,吳軍再戰,因周宗偷雞不成蝕把米,柴再用為激勵士氣,不得不拖著老邁之軀,親自奮戰前線。

這一陣,戰至夕陽西下。

……

吳軍收兵時,金燦燦的陽光灑落城頭,像是憐惜這座在天崩地裂中頑強屹立不倒的小城一樣,給滿城血火覆上一層暖色。

快要脫力的馬懷遠駐刀城頭,雖甲胄不全,滿身傷痕,鮮血蓋面,面對蟻群一般退卻的吳軍,猶自放聲暢懷大笑。

笑聲豪邁而悲壯,在夕陽下又帶有一絲蒼涼之色。

正是:血戰殘軀傲城頭,金光加身笑敵酋。

又謂之:守得片歐問誰在,不折黃旗懷遠志。

笑罷,馬懷遠轉顧城頭,歪歪斜斜的將士握著兵刃,相互攙扶,倒在血泊中的將士咬牙呻吟,復州軍將士成群結隊,在各自將校呼喝下,抓緊了每時每刻時間處理戰場。他收了刀,不及包紮自身傷口,趕去幫助傷卒。

看到馬小刀還活得很完整,馬懷遠心頭不自覺一松,“周小全可醒了?”

馬小刀正取下頭盔往外清理血水,聞言咧嘴開心地笑道:“醒了,放心,死不了,嚷著要上城頭,自然沒讓——他一時半會兒也動不了,在那幹嚎呢!”

在馬小刀身旁停住腳,馬懷遠環顧四周,面容肅然道:“傷亡太大,至多能再抵擋吳軍一兩次進攻……秦王定下的十日之期,怕是完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