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身在俗世無出入,三王風聚江陵城(二)

真論起來,荊南節度使地盤並不大,在高季興未私自占據峽、歸、夔三州時,荊南轄下不過就一個荊州。而高季興在前梁時就已有王爵,被朱溫封為渤海王,之所以如此備受重視,原因不過一點,那就是荊州非常重要。

眼見要跟高季興碰面,這日宿營後,李從璟不免召集莫離、桑維翰、桃夭夭等人,又說起荊南形勢、高季興此人。軍情處對高季興做過一番功課,桃夭夭便將高季興這個人從頭到尾理了一遍。

“高季興也算起於微末,幼時命運並不好,被人當作奴隸發賣,之所以能發跡,乃是朱溫偶然相見,見‘其耳面稍異’,遂使人收為養子。待高季興年長,朱溫收其為牙將,頗為重視,高季興始‘漸能騎射’,而見識頗漲。”

“朱溫圍攻鳳翔時,高季興因進言有功,被拜為迎鑾毅勇功臣、檢校大司空,並授宋州刺史。之後朱溫平定青州,考校高季興功勞,改知宿州事,遷潁州防禦使。之後朱溫又讓他復姓高氏,擢為荊南兵馬留後。”

“荊州之地,自唐乾符之後,兵火互集,井邑不完,季興招輯離散,流民歸復,‘朱溫嘉之,乃授節鉞’。後來破雷彥恭於朗州,始加平章事。荊南之地,原本‘無外壘’‘季興始城之’。自此之後,高季興野心漸起,厚斂於民,招聚亡命,自後僭臣於吳、蜀,梁氏稍不能制焉,因就封渤海王。”

高季興的發跡史並無特異之處,這跟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的發跡史雷同,都是年少命苦,而後被上位者重視,再加上屢有功勞,隨即有了高位。

據有高位後,權勢、實力握在手中,便野心膨脹,開始做一些自謀自立的事。高季興自謀自立的策略,便是借荊州的地利,搖擺於中原、蜀地、楊吳之間,使得自身價值不斷攀高,來要求更多的東西。

莊宗入主中原後,高季興來朝見,莊宗對他說:“今天下負固不服者,惟吳、蜀耳。朕欲先有事於蜀,而蜀地險阻尤難,江南才隔荊南一水,朕欲先之,卿以為何如?”

莊宗這番話,便有借道荊南伐吳之意,自古借道之地,多的是人家借道完,滅完對手反手再將借道之主滅掉的事,高季興也擔心這個,所以拾掇莊宗去攻打蜀國。

本朝高季興身上的頭銜一大堆,檢校太師、尚書令、南平王——任何一個都價值非凡,李嗣源希望借此穩住高季興,卻小看了高季興的胃口,高季興索要地盤的時候,就說“夔、忠、萬三州,舊是當道屬郡,先被西川侵據,今乞卻割隸本管”。

唐肅宗至德二年,始置荊南節度使,下轄荊州、澧州、朗州、峽州、夔州、忠州、萬州、歸州、郢州、復州。唐憲宗元和三年,荊南節度使轄有荊州、澧州、朗州、峽州、夔州、忠州、萬州、歸州——然而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莊宗伐蜀有成,夔、忠、萬等州不作抵抗即投降,本朝對其自有安置刺史、防禦使管轄,高季興索要時,起初為穩住荊南,朝廷允之,然而,“荊南高季興上言,峽內三州,請朝廷不除刺史”,還說他已安排自家子侄去做刺史了。這就讓朝廷就沒法兒接受。

依照慣例,藩鎮下轄多州時,節度使所在州為治州,其它州為屬州,節度使定是兼領治州刺史的,如此一來屬州的刺史由誰任命,就值得品味了。一般而言,節度使若要徹底掌控藩鎮,與朝廷相抗衡,就會讓自己的軍將、幕僚親信去擔任屬州刺史,若是朝廷具有對藩鎮的掌控力,就會直接任命屬州刺史。

李從璟出任盧龍節度使時,雖說對檀州刺史等官職有過插手,但那也是他將官員推薦給朝廷,再由朝廷來任命。

有唐一朝,地方確立的正式行政體系,一直都是州、縣兩級制,而從未是藩鎮、州、縣三級制,無論是直屬州還是藩鎮屬州,朝廷都是可以對其軍政事務進行直接領導的——當然,藩鎮勢大時,能不能領導是另一回事。

……

李從璟等人在討論高季興時,高季興也跟幕僚聚在一起,在談論這位即將抵達江陵的秦王。

對以何種姿態來面對這位即將到來年輕的秦王,南平王府的幕僚中一直存在兩種意見,這兩種意見大相徑庭,內容也不難猜測,無非有人說要手腕強硬,讓這位秦王知難而退,另外的人則說秦王不好惹,最好還是配合、服軟點的好,兩派爭吵得不可開交。

高季興見李從璟前腳都要到江陵了,幕僚們的意見還不能統一,心下煩躁得很。想想也不難理解高季興的心情,如今的形勢,可謂是都火燒眉毛了,幕僚們還在爭吵,又讓他心情怎麽平靜得下來。

對這位即將抵達江陵的秦王,高季興是早有耳聞的。秦王安定渤海、平定契丹的壯舉且先不去說,那些對高季興而言都太遠了些,不能給他直觀認識,況且高季興也沒將爾等小國夷族放在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