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非人相非非人,相非我相非非我相(第2/2頁)

桃夭夭去而復返,驟然推開房門,在門口往屋裏四處打量一番,震得李從璟不明所以,最終毫無發現的桃大當家,甩給李從璟一個乜斜眼神,砰的一聲關上房門,揚長而去。

一夜三鬧,真是沒法好生睡覺了,李從璟讀書到天明,等孟松柏送來早膳用過,這便吩咐府衛撤了崗哨,集結整隊,跟著他離開蓮花寺。下山的時候,李從璟對寺院送行的隊伍視而不見。

桃夭夭騎著駿馬踩著悠然小步子跟上來,跟李從璟說了一個情況,引得後者一陣皺眉。昨夜大火之後,軍情處徹查火災起因,同時嚴密監控寺院僧侶,聽到了一些出乎李從璟意料的東西。

李從璟下令府衛先行,自己帶著幾名親衛返身,黑著臉將老和尚齊己從送行隊列中揪出來,拉到一間小亭子裏,並且吩咐府衛好生戒備,保證三十步內不得有人,這才眼神陰沉的對齊己道:“你這臭和尚,如此算計孤王,孤王真該砍了你腦袋!”

李從璟這番話說得狠戾,齊己卻感覺到李從璟全無殺意,不禁甚覺奇怪,他還想隱瞞一些事,所以當下擺出一副不明所以的模樣。

老和尚身上的僧袍都洗得發白了,邊角也給磨平,布鞋裏差點露出腳趾頭來,渾身就差打上兩個補丁,這樣的和尚要是都給豬油蒙了心,那真是天大的笑話。

好歹抑制住了心中怒氣,李從璟走到亭邊,倚欄而望。從這裏看下去,秦嶺峰巒疊嶂,山頭起伏,原馳蠟象盡在腳下,山間小徑蜿蜒曲折,意境悠遠。

“孤初次見你時印象沒錯,你的確是個大智若愚的老和尚,而今孤該如何評價你?得道高僧?此等評價太過偏頗,得道高僧心思該是沒你這般深沉。陰謀詭士?這又的確玷汙了你博大的胸懷。”

李從璟看著山下風景淡淡出聲,不等齊己回答,接著往下說道:“姑且明言,而今大唐佛門,是否已分裂為兩派,一者死守田產不松口,並且準備跟朝廷死磕,一者主張清修,意欲將多得田產還給百姓?”說罷,轉身看向齊己,“而你,就是後者?”

齊己目瞪口呆,震驚得無以復加,“秦王如何得知?”

“孤自有手段,此間細節你不必知曉。”李從璟擺擺手,“孤只是奇怪,既然兩派各有主張,你為何不向孤直抒胸臆,而要用這般隱晦的方式?”

秘密既然已被窺破,齊己就再無隱瞞心思,苦笑道:“秦王睿智,當知其中緣由。”

李從璟稍作沉吟,即微微頷首道:“的確,即便是在佛門清靜之地,世俗之人還是主流,死抱飯碗之人是絕大多數,而這些人往往頗有手段,你等清修之輩,本就與世無爭,加之人數鮮寡,自然無法與其抗衡。”

齊己嘆息道:“若非假扮俗世那一派,貧僧連面見殿下的機會都沒有,又何以能有所作為。即便如此,貧僧也處處受到掣肘,無法與殿下明言關鍵,只能假借幫助俗世派的名義,做些看似對他們有利,實則讓殿下憎惡的事,以此來堅定殿下的意志。”

李從璟眼神深邃,“然而你如此作為,就不怕孤真就視佛門如汙穢,痛下殺手?”

齊己雙手合十,誦一聲阿彌陀佛,慈眉善目道:“殿下有慧根,豈會被煙瘴遮蔽雙目,今日有此談話,恰證貧僧此念。”

“若孤確乎一時失察,當如何?豈不造成佛門災難?”

“災難是災難,卻也不是災難。三武滅佛,是真災難?非真災難也!鳳凰涅磐,浴火重生。非非災難也?世間卻少千萬善男子、善女人。須知,世間萬般皆虛妄,凡是因果皆有定數,若不能見四大皆空,無上正道之願不得證。”齊己斂目低眉,如是說道。

李從璟長舒一口氣,復又看向山外山,“青燈古卷,獨坐空屋,十年如一日,當真是你等所願?”

“榮華富貴,於心何益,錦衣玉食,於身何助。五體不勤,養就懶惰之心,不勞而獲,徒生貪婪之念。得世間財利愈多,離般若波羅蜜愈遠,享世間福利越甚,與三藐三菩提心越疏。佛門弟子,一瓶一缽足矣,再有便是多余,得之天下,自當還之於天下。”齊己雙手合十。

清風佛面,不覺寒冷,反倒倍感清爽,李從璟笑了笑,心懷暢快不少,“有人說,佛門行善,救難施教,皆是手段,是為達大目的,這個大目的就是成佛、證道。老和尚,你覺得這話如何?”

齊己擡起頭來,認真看著李從璟,無比莊重嚴肅地說道:“佛門行善,非是手段,證道成佛,更非目的。”

“那是什麽?”

“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