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得道高僧山中來,出入俗世緣何在(二)(第2/2頁)

貼身隨在李從璟身側的孟松柏,雖說不精於詩書,但在百戰軍這些年可沒白待,如此淺顯直白的詩作焉能不懂,當下就對齊己怒目而視,就差拔刀相向,“寺中山人,日夜吟誦此類大逆不道文章,意欲造反乎?!”

望見李從璟臉色也不大好看,齊己連忙下拜,大聲疾呼道:“秦王殿下恕罪,這些詩作實乃出自貧僧之手,山人不過吟誦而已,罪不當誅,秦王若要怪罪,請治貧僧之罪!”

經此喧鬧,那誦詩之人出了屋子,弄清狀況後,也是慌忙下拜,甘願領罪。

“士不因言獲罪,孤雖不吝殺人,卻還不曾有大興文字獄之念,爾等不過憐憫百姓,作了幾首詩而已,何罪之有?”李從璟示意眾人不必驚慌,他並無小題大做之意,“佛祖有慈悲之心,大師有此等詩作,可見心底純善,孤未讓天下百姓脫離疾苦,又何忍加罪於你等?”

“秦王深明大義,此天下萬民之福!”齊己念了一遍阿彌陀佛,表示很敬佩李從璟的肚量,那念詩的和尚也對秦王大唱贊歌。

如此一鬧,李從璟沒了再遊覽山寺的興致,留下齊己,負手返回山腰。

一路上,秦王心情都很不好,他覺得這幫和尚都瘋了,尤其是齊己。看來今日脾氣太好了些,讓這些僧人以為自個兒可以糊弄,竟然安排這樣的場景來表現佛門憐愛眾生的情懷,不就是希望自己大發慈悲,對蓮花寺網開一面,少奪他們幾畝田產麽,竟然連親王都敢算計,當真以為自己不會怒而殺人?

孟松柏心思太過單純,還沒分清敵我,回來路上竟然說佛門果然是普度眾生的地方,雖說詩作得有些不敬,但的確是有憐愛眾生之心的,並且委婉表示,對待這些大慈大悲的和尚,朝廷以鐵血手腕奪走他們的田產,是不是有些不應該。

這小子小時候一定叫驢給踢過,腦子發育不完全,另一半估計是石頭做的,沙場沖鋒取人腦袋還可以,要他洞悉世事太難了,壓根兒沒有政治覺悟,跟了自己這麽久還這麽白癡,真是白費了自己平日裏諄諄教誨的心血。

這幫和尚的良心都壞了,看來大唐有必要再幹一下滅佛這件事,控制一下寺院僧人的規模,五體不勤的一幫家夥,還真指望他們慈悲為懷?吃閑飯只會讓人忘卻吃飯的艱難,懶惰是不會讓人生出舍己為人的情操的。

晚上對齊己才生出的好感,此時已經蕩然無存。

回到山腰,李從璟倒頭就睡,打算休息好了明日就繼續趕路。途中若是真碰到鬧事的僧人,就全都抓起來,跟君子都、軍情處玩殺伐果斷和陰謀詭計,說他們是業余的都是高看他們,真要那樣,正好給了大唐滅佛的由頭。

人走黴運的時候就是你越希望什麽就越沒什麽,越不希望什麽就越是發生什麽,李從璟想要睡個好覺的計劃泡湯了,因為寺院起了火。

起火的院子距離李從璟下榻的地方不遠,那院子裏正住了前來禮佛的一大家子人,火燒起來後亂成一團,和前來滅火的僧人攪在一處,敲鑼打鼓的鬧得雞飛狗跳,實在讓人沒法兒安睡。

孟松柏捏了一把冷汗,調集府衛將李從璟下榻的院子圍得水泄不通,生怕有人渾水摸魚對秦王不利,要真在山寺生出行刺秦王的鬧劇來,孟松柏都不敢想那會導致怎樣災難性的後果。

李從璟穿好衣服出門,見孟松柏如臨大敵守在門外,對著二十步開外燃燒正盛的火光,就像面對十萬敵軍一般,頓時氣不打一處來,一巴掌拍在孟松柏腦袋上,沒好氣的喝道:“還杵在這裏作甚,看戲不用給錢的?趕緊帶人去救火!”

孟松柏思考了一下,果斷搖頭,他還是覺得李從璟的安危比較重要,救火並不是親衛職責。

“一出接一出,跟演戲一樣,這山寺真是邪門得很,孤總覺得這後面還有大變化,人一旦攤上事說理都沒地方說……你還愣著作甚,趕緊去辦事,隔岸觀火也沒你這個觀法的。再者,通知山下的君子都,不要輕舉妄動。”李從璟一腳踹在孟松柏屁股上,將他趕去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