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得道高僧山中來,出入俗世緣何在(一)(第2/2頁)

說回俗事,老和尚又不行了,與李從璟辯論實在是苦了他,醞釀了半晌,老和尚終於憋出一句讓李從璟等人哄堂大笑的話,他道:“佛門中人,也得吃飯啊!”

笑罷,李從璟擺手道:“好了,大師,孤告訴你,朝廷不會讓佛門餓肚子,但也不會讓佛門穿金戴銀,孤這個回答,不知是否讓大師滿意?”

老和尚頌了一聲阿彌陀佛,就道善哉善哉,“有秦王此言,貧僧心安矣。”

“既然大師已心安,這秦嶺之中,往後不會再有人阻攔孤王車駕了吧?孤既得佛門庇佑,想必這一路定然暢通無阻,不會有邪魅魍魎作祟,半路擾孤清凈?”李從璟說這些話的時候,全無玩笑之意,而是面色肅然,眼神冷冽。

秦嶺的路不好走,地勢頗多險峻之處,李從璟這話的意思,卻是在警告山中佛門不要做小動作。

和尚老臉更紅,卻躬身保證:“秦王尊貴,自然沒有邪魅魍魎敢於冒昧。”說完這句話,嘴唇動了動,想要說什麽,卻又不好開口。

李從璟冷笑一聲,“大師是想重提先前那十數僧人?怎麽,若是孤當真殺了人,這山中的邪魅魍魎還真會不開眼,來為難我王府車駕?!”

老和尚終於聰明了一回,嘆息道:“秦王有慈悲之心,緣何故作兇惡之態?貧僧那些師侄,根本無需貧僧記掛,秦王原本就不會加害他們。”

老和尚這話,頓時讓李從璟拿正眼細細打量了他半晌。

此人看似老實木訥,實則真相恐怕沒那麽簡單。李從璟沒打算殺那十數僧人,連桑維翰這個跟了自己一段時日的人精都未看出來,這老和尚與自己碰面才多久,竟然都看了個透徹。

再看先前那些僧人,爭相赴死毫無懼心,十數人沒一個慫的,難道是當真都不怕死?只怕是對這老和尚能保全他們,有充足信心!

聰明人其實不可怕,看似老實木訥的人才可怕,因為後者何時在算計你你根本不知道,甚至他把你賣了你還有可能幫他數錢。

看到先前那些僧人被完好無損帶回來,老和尚向李從璟行禮,“秦王仁慈,與我佛有緣,此地距離鄙寺不遠,敢請秦王移步,貧僧也好略盡地主之誼。”

李從璟上下打量這老和尚,眼神說不出的怪異,而對方坦然受之,顯得真誠無比。

與我佛我道有緣這種鬼話,李從璟才不會信。這老和尚分明沒安好心,他哪裏是邀請李從璟去做客,明擺著是要跟李從璟商量處理寺院田產的細節,李從璟那句“不會讓佛門餓肚子”的話,恐怕在老和尚看來也是一句鬼話,他不會那麽輕易相信的。

這哪裏還是佛門清凈之人,簡直跟官吏一樣油滑,果然天下的聰明人都是一一丘之貉,沒一個肯相信別人的。

亂世人心果然是都壞得厲害,連僧人都這般狡猾。這也不能怪人家,畢竟只要還沒成佛成仙,大家都要吃飯,只要你還需要吃飯,你就是世俗中人,還得在俗事中打轉。

李從璟從來沒有看低佛門的意思,對佛學他也浸淫許久,這世上還是有得道高僧的,只是任何東西只要跟“門”“教”產生關系,就不可避免變了味道,你看儒學、道學,成了儒教、道門之後,那就純粹不成了,佛教也一樣。

三武滅佛這件事就是這麽來的,遠的不說,唐武宗、周世宗都幹過這事,唐武宗就不必論了,周世宗柴榮都幹,可見還是有借鑒意義的,它具有某種必要性。李從璟也打算幹這事,前段時間他還跟李嗣源討論過。

天下寺院侵占田產太多了,關鍵是僧人不事生產,僧人數量太大了田地就荒廢的厲害,這是跟朝廷搶奪勞動力啊,站在國家建設的角度來說,一旦佛門發展超過一定限度,就很不好,任何事過度了都是不好的。

李從璟跟著老和尚去了山寺,牌樓上寫得很清楚,這間寺廟叫做蓮花寺,很熟悉的名字,也不知蓮花寺是不是開成連鎖的了。這時候李從璟才想起沒問老和尚的法號,於是就請教了一下。

“貧僧齊己。”老和尚雙手合十,很莊重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