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昨日煙雲留不住,明朝雙手織鳳霞(二)(第3/4頁)

朝廷有了精銳大軍,對地方就是威懾,往後的新政就能更好的施行,你手裏的刀子比別人大,別人自然只能唯唯諾諾,反之亦然。這是一個良性循環,這樣的循壞不需要太多年,三五年的時間,朝廷弱而藩鎮強的局面就將得到扭轉。

一旦洛陽有了數萬精銳,李從璟就不信孟知祥還敢不知死活要鬧獨立。

……

安重誨臨窗而立,靜觀院中寒梅。

大雪飄揚而下,在大風中縱身起舞,朵朵寒梅悄然綻放,如泣如訴。

這滿院寒梅,終究是盛開了,一夜之間,開得極為旺盛,讓人喜出望外,又始料未及。雪中開寒梅,雪花與梅花似已融為一體,界限在此刻變得不甚重要。

朝廷的旨意昨日就下來了。

他與李守敬合謀的那些齷齪事,終究是沒能逃脫朝廷追查,現如今,他已被剝奪官身,成了一介閑人。

李嗣源並未將他的罪行公之於眾,只說他與李守敬往來甚密,收受賄賂。如今李守敬伏誅,他自然要遭受池魚之殃。

安重誨知道這是李嗣源顧念舊情的結果,否則,此刻他應當被曝屍荒野,經受白雪加身,或冰凍成石,或為狼犬所食。

他沒想到李守敬如此經不住折騰。他不願承認,他對李從璟的殺伐果斷始料未及,百戰軍入濮州,讓人根本無從抵抗。

百戰軍。安重誨一遍又一遍咀嚼這幾個字,仿佛是某種咒語,一開始念便再也停不下來。

天下精銳兵馬安重誨見得多了,朝官說起百戰軍時,他並未如何在意,哪怕是朝中大臣在他面前吐露忌憚之意。

因為沒有在意,所以他也不曾多想,該是一支什麽樣的軍隊,出征半載,才能在異國他鄉之地縱橫捭闔,面對數倍之敵而立於不敗之地,最終直入西樓,逼迫契丹簽定城下之盟。

如今安重誨不得不承認,有生之年他的確見過無數精銳之師,但沒有哪一支軍隊,能夠完成百戰軍那樣的壯舉。

李從璟何以能如此肆無忌憚,一路東行,半月之內將兩個節度使打成階下之囚,誅殺藩鎮軍數千、家屬數萬?

他依仗的,與其說是大唐秦王的身份,不如說是百戰軍。

安重誨腦袋裏曾偶然冒出過一個念頭:有百戰軍這樣一支雄師,天下何處去不得?有百戰軍這樣一支雄師,天下何事不能成?

同光元年,百戰軍於淇門建軍。

那是李從璟用了整整四年時間,用無數敵我將士的鮮血,以鐵血和遠見打造出來的一支軍隊。那是李從璟過去的四年時間裏,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

四年,從淇門到澤潞,從澤潞到懷孟,從懷孟到河上,從河上到大梁,從大梁到幽州,從幽州到渤海,從渤海到契丹。一路征戰,歷經大小戰鬥過百,腳步踏遍了山河萬裏,斬下的人頭數以萬計。

所以,而今,百戰軍成了大唐的國之柱石。

四年前,當那個不到及冠之齡的小子,在淇門建造軍營,軍中士卒東拼西湊,連三千兵額都招不滿時,誰曾想到,四年後,他手中的這支軍隊,已經足夠左右一個王朝的命運?

……

風雪從窗口撲進來,打了安重誨一身,時間久了,免不得滿面風霜。安重誨索性走出屋子,來到院中,來到花圃前,靜靜站著,任由風雪加身,只是盯著寒梅。

他喜好寒梅,因它耐得住嚴寒,經得起風霜,能在最不可能之時,綻放最奪目的色彩。然而,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寒梅並不如何嬌艷,之所以成為絕品,是因為它開在非常之時。

因為寒冬無花,所以寒冬需要花,所以寒梅挑起了整個冬季。

這是一種有遠見的花品。

安重誨想,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樣。

只不過,這個道理,他之前沒能悟到。早一步悟到這個道理的人,是那個年紀輕輕的秦王。

安重誨聽說過李從璟早年的一些事跡。

當年他從軍之初,便是莊宗親衛,兩年間,頗有戰功,莊宗欲提拔重用,外放領兵,但李從璟並不願離開莊宗身邊,寧為一個小小隊正。

現在看來,李從璟無論是治軍、征戰,還是處理事務,都深得莊宗衣缽。十年苦讀,又寧願兩年只為一小卒,此等心性著實可怕。兩年間,李從璟在莊宗那裏學到真才實學,這才有日後建軍、縱橫天下之的本事啊!

安重誨接著想到:滅梁之初,李從璟攜奇功而自請戍守苦寒邊境,目的是什麽?

恐怕無他,只兩個字:練兵。

天下皆知燕趙之地,多豪傑勇武之士,這些可都是最好的兵種子。而且盧龍之地民風淳樸,卻慷慨激烈,正合軍隊之氣,加之與契丹多年鏖戰,時時警備、練兵,怎會不練成一支天下至銳之師?

由此,李從璟方能助李嗣源繼位大統,也由此,李從璟方能在此時大刀闊斧,革除時弊,而不懼藩鎮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