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明君可輔臣非才,不覓房杜覓啟誦(二)(第2/2頁)

馮道正襟危坐,“殿下聰穎過人,此番前去處理區區流民之事,自然手到擒來,本勿用下官置喙。今既殿下問起,下官便忝為殿下說兩件事。”

“願聞其詳。”李從璟恭敬道。

馮道看向李從璟,“請問殿下,要妥善處理流民之事,難點在何處?”

“一為與地方官吏打交道,一為為流民重建家園。”李從璟答道。

“下官要為殿下所言之事,正在此二者。”馮道肅然道,又問李從璟:“殿下可知,歷朝歷代以來,朝廷在治理地方時,最患何種情況?朝廷每每處理地方問題乏力時,又是因何種緣由?”

李從璟稍作尋思,道:“地方官吏與朝廷大員相互勾結,互為屏障!”

馮道點點頭,未作評說,繼續問道:“敢問殿下,滑、濮十數萬流民從何而來?”

“自然是因水災。”李從璟道,“天降大雨,大河決堤。”

馮道眼神殷切,“還有呢?”

李從璟怔了怔,有些不明所以,“馮大人的意思是?”

嘆了口氣,馮道搖頭道:“十數萬百姓,難道皆因水患而成流民?殿下可知,哪怕是天時無差,各地仍舊流民不絕?”

李從璟品出味來,“不因天災,便是人禍。馮大人意指……”

馮道點頭,隨即又嚴肅道:“只有處置好這個問題,才能真正安置這些百姓,不使其復為流民。倘使天下能解決這個問題,則不僅天下不復有流民,大唐江山亦會國泰民安!”

李從璟低頭沉吟,久久不語。

“殿下,下官到了,先告辭。”李從璟尚在沉思中,馮道全然沒有打攪之念,更無要李從璟給他什麽答案之意。

李從璟與馮道一同走下馬車,兩人在馬車旁作揖為別。

月明星稀,夜風習習,街旁屋檐鱗次,近處侍衛肅立。

李從璟認真道:“今蒙大人不吝賜教,孤受益匪淺,此中真意,必然時刻銘記在心。”

馮道躬身大禮,等李從璟先行。

坐回馬車,李從璟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他索性撩開車簾觀街景。

馮道方才所言,要真正處理好李嗣源交代的流民之事,首先,便是要注意地方官吏與朝廷大員的關系。當今天下節度使本就權重,一旦與朝廷大員關系密切,自然尾大不掉,難以處理,甚至成為王朝大患。流民之事,若是涉及到這些官員,處理起來難度自然超乎想象。

而真正讓李從璟沉吟這麽久的,還是馮道暗示的第二層意思。

天下流民,源源不絕,除因天災兵禍,還有什麽根本性的原因?為何馮道如此看重這個原因,以至於說出處理好這個問題,在太平時節,天下便不復有流民,天下更可國泰民安這樣有重量的話?

這個原因,歸結起來也簡單,唯四字耳。

“土地兼並……”李從璟不由得閉目呢喃。

自本朝租庸調制被迫廢除,施行兩稅制以來,土地兼並的現象便日益嚴重。租庸調制規定土地為國家所有,國家分配給人丁耕種,“十八授田,六十而還。”兩稅制則規定土地為私人所有,可以買賣,朝廷稅收認田不認人,這等於是變相鼓勵土地兼並。

百姓失去土地,要麽依附地主,要麽淪為流民。

回到王府,李從璟走下車駕,戍衛在府門前的孟松柏迎上來,開口便道:“諸位司吏仍在府中等候,殿下此時去見麽?”

“用過膳了否?”李從璟接過孟松柏遞來的披風披上,問道。

“都用過了。”孟松柏回答。

“好,現在就去見。”李從璟道。

孟松柏繼續回到門房戍衛王府,李從璟帶隨從走進府中。孟松柏口中的“諸位司吏”,指代的是王府屬官,莫離、王樸這些人。衛道、杜千書等人,仍屬節度府,替李從璟管理懷孟,並未在王府任職。

唐制:親王府,長吏一人,從四品上;司馬一人,從四品下。李從璟以莫離為長吏,王樸為司馬,這是要李嗣源任命的。兩人都是李從璟左膀右臂,必須得隨在左右,參議大事。另外,為軍情處往來,李從璟也給桃夭夭安了一個錄事參軍的官職,權作行走方便之需。

其他王府官吏,五品以下,李從璟能自己做主的,多用幽州故吏;五品以上的,也多為他提名,李嗣源自是無不許可,其中倒也有頗多空缺的。

見著莫離、王樸,難得近來愈發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桃夭夭也在,李從璟將將去滑、濮等州處理流民的事,與他三人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