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昔日家國殘夢裏,多少魂夢驚夜雨(下)(第2/2頁)

“弱者蠅營苟且,忍氣吞聲,仍舊不免任人宰割;強者盛氣淩人,頤指氣使,卻能左右弱者命運,弱者屈從強者,強者統治弱者。這就是現實,是這個世道的現狀!”

“於個人而言,唯一改變現實的方法,是由弱變強,從渺小變得強大,從一無所有到手握權柄,然後變本加厲,將昔日所受詰難加倍討回。”

“這個世界充滿戾氣與仇恨,充滿隱忍與報復,充滿小人得志與倒行逆施。自卑與敵視的目光,奠定了社會氛圍的基調,自私與獸性無從遏制,扭曲的人性肆意張狂。人與人之間不復團結友愛,每個人都在想著出人頭地,對上奉承巴結,對下隨意踐踏,這就是這個世道的生存規則。”

“當每個人都在純粹為自己,心中不復家國之念,家國再無人顧及、保全。當帝國的主人由萬萬漢人,變為皇族一家,一旦外族入侵,有誰去抵擋?一朝山河破碎,有誰去從頭收拾?哪怕是盜匪四起,巨寇橫生,我們家園被毀,妻離子山,又有誰來護佑?官吏貪贓枉法,權力膨脹無從約束,於是尊嚴被漠視,利益被掠奪,富貴者愈發富貴,貧困者愈發貧困,又有何人,能來保證每個人生存的權利與尊嚴?而這一切,追根揭底,難道不都是我們咎由自取嗎?”

“這不是我想要的家國。”李從璟搖搖頭,篤定而又哀傷。

因為他知道,在原本歷史上,歷史的軌跡正是如此發展。

五代十國,天下大亂。不僅是兵戈,不僅是秩序,更重要的是人心。

數十年後,契丹侵入中原,神州陸沉,同胞塗炭,唐室被滅,石敬瑭成為兒皇帝,家國異姓,那時有何人曾躍馬提搶,為我華夏拋頭顱灑熱血?有誰在不惜七尺之軀,重拾我中華帝國的尊嚴?

五胡亂華,契丹入侵,蒙古入境,滿人破關,我漢人大好河山,一次次被迫改頭換面。而每一次王朝蒙難,雖說之後秩序都能重新穩定,但在這一次次大難中,王朝失去了什麽,社會又成了怎樣一番模樣,又有幾人真正知曉?

在李從璟有限的見識看來:劉漢亡,五胡亂華,於是中國不復有春秋秦漢之風;李唐亡,五代十國,於是中國文明不復光照萬裏,讓萬民來朝,中國軍隊不復能出長城遠征,中原百姓不再是天下最自尊自強的子民;趙宋亡,則是崖山之後無中華,文明文化已然崩塌殆盡。

神州之所以如此,其根由,難道不在於此?

桃夭夭陪李從璟走上高地,李從璟擡頭望月,負手而立,愴然道:“人心喪亂,社會分崩,存國只憑皇家幾支軍隊,這樣的局面,不是我願看到的。子民互相提防,互相傾軋,人人心中只有‘生存、人上人’幾字,也不是我想看到的。治國在治吏,權術之言耳;治國治心,才是正道。人人心正、心齊,人人心有浩然之氣,才能家和、國安,才能天下久平,才能永昌可期!”

他回頭看著月光下面色柔和清麗的桃夭夭,“這個世界是不公的,很多事不可理喻,很多事匪夷所思,很多事自相矛盾,很多事讓人絕望,這是不對的。我創造的帝國裏,不能再有這些東西。”

“如我先前所言,我想要百姓皆有所養,我想要軍隊披堅執銳,我想要朝廷吏治清明,我想要世間經濟繁榮,我想要漢文明能傳之於大洋彼端。我最想要的,還是人人皆知書識禮,皆有浩然正氣,我想要這個帝國的子民,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子民!”面對群山叢林,李從璟張開雙臂,聲音清朗,“這是我想要的世界,我的理想國!”

桃夭夭目眩神迷,她雖早已知曉跟隨李從璟沒有錯,但也從未像今日這般心潮不平,聽聞李從璟這番話,她仿佛看到光彩奪目的希望,照耀在神州大陸。

她走上前,與李從璟並肩而立,情不自禁拉住對方的手,“那你得先平定天下。”

握住那只柔軟而又充滿彈性的手,李從璟笑了笑,“有你們在,我一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