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風卷黃旗過大崗,北境今起無戰事(二)(第2/3頁)

征戰渤海期間,耶律阿保機的病情就有反復,一直不見徹底好轉,正州會戰的失利則讓耶律阿保機在一夜之間失了精氣神。再清楚不過耶律阿保機抱負的韓延徽,自然清楚原本水到渠成的滅國之戰,被一個事先誰也不曾多重視的小人物攪了局,導致出征失敗,對耶律阿保機的打擊有多大。

“大軍還有幾日抵達西樓?”耶律阿保機從昏睡中睜開眼,掙紮著問。

“皇上,你醒了?”韓延徽連忙起身到塌邊,見到耶律阿保機枯瘦的臉龐,不禁鼻頭一酸,心道耶律阿保機連行程都已算不清楚,當真是病情極重了,“前軍精騎已經率先回援,不日即可抵達,大軍尚須十來日。”

耶律阿保機嗯了一聲,又問道:“唐軍有無什麽異動?”

“唐軍並未追擊。”韓延徽強忍著心酸答道,“昨日得到消息,唐軍已離正州,正向遼東方向運動,想必是打算回盧龍了。”

費力搖了搖頭,耶律阿保機嘆息道:“你不用寬慰朕了。李從璟什麽脾性,你我之前不清楚,難道現在也不清楚?倘若他真是意欲班師回盧龍,就不會這麽早離開正州。他費了這麽大勁,糾集韃靼部趁西樓空虛時進兵,現在形勢於他如此有利,他又怎會不進軍西樓?”

“皇上……”眼見耶律阿保機恢復神智,韓延徽卻無半分喜悅,他在塌邊拜倒,哭著勸道:“請皇上安心休養,萬勿再為他事憂心,只有皇上龍體安康,契丹才能無恙啊!”

良久的沉默後,耶律阿保機道:“我軍雖在正州失利,但大軍根本未損多少,李從璟率軍進軍西樓,他必然也知曉無法與我正面決戰,其所謀之重點,還是在西樓,那是他唯一的機會。只要能保西樓不失,李從璟便是兵臨城下,也無可奈何。傳令下去,前軍要防備韃靼部、君子都半道截擊,當分成數股,分路回援西樓。”

“皇上……”

“留守長嶺、扶余兩府之軍,當閉門謝戰,無論此間戰況如何,無朕敕詔不得妄動、馳援,以免被渤海軍有機可乘。”耶律阿保機呼吸急促起來,閉上眼靜了良久,才緩過氣來,緩緩道:“眼下唯有先占據長嶺、扶余兩府,待國內安定下來,再加強兩地防衛,倒也不怕渤海軍來奪。有了這兩地,也能讓契丹實力得到一個提升。”

說到這,又緩了緩呼吸,“只不過,此番進軍渤海失利,渤海大權必落入大明安之手,其又有李從璟為外援,日後想要攻滅渤海,可謂難上加難。”

終是無法控制內心的憤怒,耶律阿保機呼吸變得起伏不定,以拳狠狠擊塌,咬牙道:“可恨,可恨哪!朕二十萬大軍,原本攻滅渤海只在旦夕之間,卻不曾想落得這番結局,大軍倉皇回撤不說,國都都危在旦夕!可恨李從璟,可恨李從璟,李從璟……”

耶律阿保機大叫三聲,聲音悲涼,猛然直起上身,一口黑血噴出,隨即眼前一黑,倒在塌上昏了過去。

“皇上……”

……

幽州軍從正州開拔時,大明安、李四平、大明邢等帶領正州軍和各級官吏,出城三十裏相送,不僅如此,正州百姓也自發隨行,這一日,正州城萬人空巷。對挽救他們於危亡之境的天朝王師,這些百姓發自心底敬畏和感激,雖然大部分人家都因戰火蒙受損失,但這些心地善良而單純的人們,仍舊拿出自家的糧食、特產,一路上不停塞給幽州軍將士們。

正州會戰時,大明邢與李從璟有過一場默契的戰術配合,李從璟能率軍成功突入契丹營地,大明邢出城奮戰、吸引契丹軍注意、讓契丹分兵的行為,可謂至關重要。兩人告別時,大明邢感慨良多,多次開口欲言,卻又不知該從何說起。臨了,這位老將軍端正身姿,給李從璟行了一個標準而有力的軍禮。

這一禮,也引起送行的正州將士共鳴,無人命令,卻不約而同整齊向幽州軍行禮。

當幽州軍將士的身影消失在大道上,路面上只剩下陣陣塵土時,正州軍民仍駐足原地目送,久久不曾離去。

離開正州,途徑恒州,沿鴨綠江而下,幽州軍經由泊汋進入遼東。

重傷昏迷的彭祖山終於醒了過來,好歹保住一條性命。李從璟去探望時,彭祖山尚且不能下床。行軍緊迫,李從璟也無暇與彭祖山多作閑聊,只能叮囑彭祖山好生休養。

當日黃昏,李從璟去何君來墳頭敬了一碗酒。泊汋城一役,安北營將士,僅是陣亡者就超過兩千,這些盧龍大好兒郎,將最後一捧熱血灑在這片異鄉,也埋骨在這裏。

長河落日,墓碑如林,曠野寂靜無聲。這些為國而戰的英雄已經死去,但從這一刻起,這片土地不再是異鄉,而是故土。

李從璟莊重行軍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