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安國定邦波瀾起,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第2/2頁)

大明安和李四平一時不知所措,不過李從璟卻已為他們看清前路,他道:“聯軍南下征戰,世子殿下回歸上京,是破局的關鍵。世子殿下歸上京後,當以數年累積之重威重權,竭盡所能,下動員令,號召舉國同力,抵禦外敵,同時,招募青壯入伍,保衛王都上京。如此,若是耶律阿保機向南進攻聯軍,則殿下可從其背後擊之;若耶律阿保機進軍顯德府、上京,則殿下可衛王都,而我等從其後相擊。如此首尾呼應,互相援引,將契丹軍置於腹背受敵之境,我等方能化被動為主動,才能有望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

兩日後,一座名為雛城的小城外,爆發了一場毫無預兆的大戰。

大戰開始前,三尺積雪,尚未消融。

大戰畢時,滿地不見白雪,唯有紅水成河,將積雪沖刷無蹤。

多日不見蹤跡的幽州、渤海聯軍,經由此戰,重回軍民視野。這一戰後,聯軍跳出契丹十萬大軍的包圍圈,大張旗鼓,橫掃向南,大軍經過的路線,在地圖上看起來,就如神龍擺尾。

而沒有人知道,在聯軍肆無忌憚奔戰的途中,渤海國世子大明安,已悄然脫離大隊,由一隊精銳護送,喬裝潛行,跋山涉水,歸向上京龍泉府。

數日前,李從璟提出讓大明安歸上京的建議後,大明安經過縝密思考,最終認定這是破局不二良策,遂決定回歸上京。

當時,就聯軍主動進攻耶律阿保機左翼之事,面對大明安和李四平的疑惑,李從璟只說了兩句話,就讓二人再無異議。

他說:“聯軍之生路,由君子都將自身置之死地而換來,如今聯軍即將突圍,沒有理由不為君子都開啟一道生門。”

他還說:“我的將士,可以身處險境,九死一生,但絕不可以送死。”

雛城外一戰,打響在契丹軍左翼向雙通合圍的途中,以為幽州軍、渤海軍俱在前方包圍圈中,全部注意力都在前方的契丹軍左翼,沒有料到會從側後殺出數萬大軍。

一戰打掉契丹軍左翼主力,聯軍見好就收,隨即撤離,沒有給對方纏住自己的機會。而軍情處銳士和百戰軍斥候的斷後遊獵,又將企圖跟上聯軍的契丹遊騎盡數獵殺。

雛城之役,使得耶律阿保機合圍雙通、伊台、九陽的大軍左翼受到重創,包圍圈出現缺口,而聯軍的暴露,也讓耶律阿保機意識到,活躍在雙通、伊台、九陽之間的,不過是李從璟用來迷惑他的偏師——而因為之前多日大雪,耶律阿保機並沒能及時發現這個問題。由此,耶律阿保機不得不面臨抉擇:是轉而去追趕已經暴露的聯軍,還是繼續對付雙通、伊台、九陽之間的聯軍偏師。

憑借出色的謀略、君子都的置之死地而後生,以及天時相助,李從璟率領聯軍一舉走出困居雙通、伊台、九陽的尷尬處境,而後直奔河州。

……

日前,契丹南路軍就已在進攻河州。而在扶余大雪之際,河州卻並無風雪,因此,在聯軍抵達河州之前,李從璟就得到消息,河州已被契丹南路軍攻克。

聯軍在扶余府東北的雙通、伊台、九陽之地,與契丹北路軍、中路糾纏之際,沒有受到聯軍“照顧”或者牽制的契丹南路軍,則是一路高歌猛進。五萬步騎,幾乎是不費吹飛之力,就攻占長嶺府內各大重鎮,而在聯軍轉戰南行時,契丹南路軍已踏過長嶺府,進入到鴨淥府境內,預備去攻打渤海國西京了。

隨著戰事持續進行,同光三年也臨近尾聲,這意味著,再過兩日,又是一年年關,又是一年春節。

對大唐王朝來說,春節期間仍舊征戰在外的,不僅有幽州軍,還有伐蜀大軍。對大唐王朝如今的掌舵者李存勖而言,今年無疑是豐收的一年,僅是伐蜀功成,就足以蓋過一切不足。

然而,正值盛年的大唐皇帝李存勖,在這個本該充滿喜氣與希望的春節裏,心情卻並不好。

在這一年中,因為兩月滅蜀,讓天下諸侯側目,甚至是人人自危的大唐王朝,卻在醞釀一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風暴。除卻那位征戰在渤海國的年輕將軍,沒有人知道,這場風暴,會如何震驚四海,又會在天下間席卷起怎樣的風雲,從而改變整個天下大勢。

更沒人知道,這場風暴,會波及多少王侯將相,改變多少人甚至是多少諸侯國的命運。

而一切的發生,竟然是從一個女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