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守得雲開終見君,虎踞龍盤戰扶余(三)(第2/3頁)

大軍開拔第三日,前方傳回消息,各路遊騎、斥候陸續發現契丹軍蹤跡。

情報很快從各方面匯集到李從璟手中。

方圓百步的大廳中,不時有人進出,軍情處將情報匯總,參謀處甄選分析,最後由莫離拿著最終文件到李從璟和大明安面前,“契丹軍在攻克扶州之後,依例在附近州縣大行劫掠,士氣高漲,日前整軍出發,分由三路向東、北、南進軍。觀其行,我們推測,向南,耶律阿保機意在攻克南部長嶺府後,進而攻占鴨淥府、南海府,向北,則在攻克涑州後攻向鄚頡府,其中軍則向東,直入渤海國中京顯德府。若其勢成,不出半載,渤海國半壁江山盡入契丹之手,而契丹軍也將完成對龍泉府的三面包圍,只待最後集中力量,致命一擊。”

“不出半載”雲雲,顯然是顧及大明安顏面,有意延長了戰事期限,實際上以契丹軍力,要攻占渤海國這半壁江山,三個月都嫌多。

大明安聽完莫離的話,臉色很是難看,這倒不是莫離預計渤海國半載將亡,而是因為形勢的確嚴峻。

耶律阿保機擁有二十萬大軍,揮斥方遒,征戰布局自然是濃墨重彩,堂堂正正就是泰山壓頂之勢。

之前李從璟和大明安所想,將契丹軍限制在扶余境內,顯然太過樂觀了些。

——這是國戰。

一場參戰人數累計超過三十萬的國戰!

莫離看了大明安一眼,繼續說道:“契丹向北而來的大軍,人數三萬上下,距離我出雙通的大軍已不過兩日路程,如何區處,還有待迅速決議。”

準確來說,雙通、九陽、伊台,都在扶州東北,涑州、鄚頡府也在其東北,前者正好位在中央,契丹北征之軍要進入涑州、鄚頡府,雙通、九陽、伊台是必經之地。而對契丹軍來說,必經之地,即為必克之土。正面交戰,避無可避。

渤海國全境,五京十五府,西京鴨淥府、南京南海府、中京顯德府,都是富饒之地,民眾財厚,相比之而言,涑州、鄚頡府因位在北部,土地相對貧瘠,人、財較少,城池較小,這也是為何契丹軍在留下一部分兵力鎮守扶州後,北征之軍僅有三萬人的原因。

局勢如此,李從璟沒有與大明安啰嗦,當機立斷,道:“契丹勢大,與其主力交戰,我等斷難取勝,既然如此,柿子先挑軟的捏。集中兵力,先滅其一部,消耗其有生力量,乃是正道。傳令三軍,左翼李彥超、右翼蒙三,向中軍李紹城聚攏,合力吃下契丹北征的這三萬人!”

雙通、九陽、伊台三城,相距不遠,三軍聚集不過需要一兩日時間。

“領命!”令箭一出,信使離營。

大戰一觸即發。

……

自扶余入顯德府,需要經過涑州與長嶺府之間的交界地帶,最後渡過涑沫江,即可進入顯德府境內。

契丹中路軍,便是走得這條路線。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以及他的謀士團,都在此列。

與北路軍和南路軍相比,中路軍在進入顯德府之前,都不會有大的戰事,因而要清閑得多。

皇帝的座駕不是馬,而是由八匹頂級良馬拉動的奢華馬車,金碧輝煌,如同一座移動的小型宮殿。坐在其中的耶律阿保機,讓人遙遙仰望之,都要敬畏萬分,心甘情願臣服,並為之戰鬥。

在契丹國,財富就代表著功績,功績背後即為實力。

代表權勢與尊貴的馬車,是契丹將士心目中的聖地,除耶律阿保機之外,能夠登上這架馬車,就是一種莫大的榮耀。

而現在,馬車裏除了耶律阿保機,就還坐著一個人。

一個相貌儒雅、氣度不凡、著二品文官服飾的中年男子。外人很難想象,與耶律阿保機同坐的這個男子,是個漢人。但若是知道他的名字,任誰也不會再覺得,一個漢人與大契丹國的皇帝相對而坐,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他是契丹國同平章事,韓延徽。

一個教會耶律阿保機建立城邦帝國的帝王之師,被耶律阿保機譽為世間無雙的軍政奇才。

“攻下扶州,渤海便成一片坦途,我王師所到之地,其軍民必定望風而降,滅之不出三月之期。這是愛卿預言。”閉目養神的耶律阿保機微微睜開雙眸,“也即是說,攻滅渤海國之戰,在扶州之役落下帷幕時,就已經結束了。往後的戰事,不過是走完既定的道路,一切都會順理成章。”

“此話放在三個月前,的確無差,但就眼下而言,卻是憑空多了一份變故。”韓延徽緩緩說道。

耶律阿保機眼簾依舊沒有完全打開,他平淡地說道:“李從璟的確是個變數,而他也確實想成為這個變數。然而可惜,他的所作所為,不過是蚍蜉撼大樹罷了。攻滅渤海,是朕舉全國之力謀劃的偉業,他憑什麽來阻擋?憑他那幾萬幽州軍?還是憑渤海國那些殘兵敗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