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可笑蚍蜉撼大樹,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第3/4頁)

這樣的情義,讓李從璟如何能不動容?有至交如此,夫復何求!

莫離搖搖頭,道:“北上余年,所求者,唯不辱使命。今日功成,莫離心安矣!”

……

在這個除夕夜,有人歡喜有人愁,在李從璟與莫離闊別重逢時,遠在千裏之外的中原腹地,神都洛陽,如今大唐至尊李存勖,正在大明殿大宴群臣,時近夜半,場中已無歌舞聲,只有群臣相互交談、飲酒的喧囂。

身處其中的李嗣源,位次極為靠前,距離李存勖不過咫尺之遙。

在如今的大唐,李嗣源的威望少有人能及,尤其是在李存勖“倒行逆施”,讓許多河東舊臣都開始與他離心離德時候,為人一向正直寬厚的李嗣源,在河東舊臣中的人緣,對比下來也就與日俱增。在如今的大唐朝廷中,郭崇韜固然受到李存勖的信任重用,但郭崇韜畢竟是文官起家,少有經歷沙場廝殺,雖然經過滅梁一戰,不乏軍功,但對於向來都是馬上征戰的節度使、武將們來說,李嗣源無疑能讓他們看得更順眼一些。

然而,在人緣愈發好的時候,李嗣源的日子過得卻並不舒坦,至少他自認為不舒坦,這其中的緣由沒有其他,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如今的李存勖,對待李嗣源,已經再沒有當初那樣的信任。

當初李嗣源滅梁之後,迎接李存勖入城的時候,李存勖曾拉著李嗣源的手,對他道:“朕能取天下,都賴你父子二人之功,往後朕與你們共享天下。”這樣一句話,可見那時李存勖對李嗣源的看重。

但是君主的天下,注定是不可能與人臣共享的。

在今日的宴席中,許多文臣武將都來跟李嗣源親近,把酒言歡,李嗣源一一笑著應對,只不過眼見聚過來的同僚越來越多,李嗣源卻不時將目光投向李存勖,顯得有些擔心。李存勖對他的猜忌,李嗣源作為當事人,自然能夠體會得到,甚至能比別人體會得更加清楚一些。他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面前的場景讓李存勖不快。畢竟李存勖猜忌他,就是忌憚他的功高,如今他如此得“人心”,李存勖又如何能高興?

李嗣源生性正直寬厚,為人正派,從來都沒有絲毫僭越的想法,更沒有恃寵而驕的習慣。他是人臣,便想做好一個臣子,從來不曾有過半分非分之想。

李存審自從回到洛陽之後,便辭去了身上一應職務,便是被李存勖拜相,他也推辭不受。但李存審畢竟是大唐老一輩功勛最為卓著的大臣,他的分量,只要他還活著,就永遠不會失去。今日這樣的大宴,李存審也在受邀之列,而且位置極為靠前,就在李嗣源身旁。

李存審察覺出李嗣源眼中的顧慮,在人群稍稍稀疏的時候,端著酒杯來到李嗣源桌旁坐下,笑著對他道:“今日本是大喜之日,老夫卻怎麽看見你眼中飽含憂慮?難道是擔心李從璟那小子不成?”

李嗣源對李存審執禮甚恭,在此之前,李存審為內外番漢大總管,而李嗣源副之,李存審是李嗣源的直屬上峰,而且李嗣源向來也敬服李存審的功績,對於大字不識幾個的李嗣源而言,飽學而有儒將之風的李存審,無疑是他極為尊重的。如若不然,李嗣源之前也不會讓李從璟拜在李存審門下。

李嗣源眼中的憂慮不減,他見身前沒有其他人,便直言對李存審說道:“從璟節度幽州,已經余年,整出了許多大動靜,且不論這些動靜本意如何,效果又如何,但其中頗多僭越之舉,我怎麽能不擔心,他會因此而被小人進讒?”

“被小人進讒”雲雲,是委婉的說法,真正的意思是擔憂李存勖猜忌。如今他們父子皆貴,面對一位猜忌人臣的君王,的確處境堪憂。

李存審沒有去喝杯中的酒,他拿過來的酒杯,更像是一個擺設,“老夫近來聽到一聲風聲,說從璟在炎夏時節,曾領百戰軍到過雲州?還與契丹耶律敵烈交戰,並且秦仕得能奪下勝州,就是因他之助。此事,不知是真是假?”

李從璟之前這個舉動,的確沒有公之於眾,但他不可能不對李嗣源說實話,是以李嗣源卻是對他這個舉動的始末都很清楚的,眼下李存審問起,李嗣源也沒打算一味隱瞞,嘆息道:“從璟到底是年少心性,容易沖動,不夠沉穩,豐、勝二州被契丹攻占,他激憤之下,這才有暗地幫助大同軍克復勝州的魯莽之舉!”

李存審點點頭,忽然問道:“你覺得從璟做得不對?”

李嗣源怔了怔,問道:“難道老將軍認為,從璟此舉可取?”

“為國盡忠,如何便不可取?”李存審問。

李嗣源不知該作何言。李從璟此舉雖然是為國盡忠,但卻犯了人臣的忌諱,作為藩鎮節度使,沒有君命,擅自離鎮,這可是大罪。尤其是在李嗣源遭受猜忌,被李存勖日夜疏遠的情況下,李從璟此舉,無異於雪上加霜。這是李嗣源的看法,他相信李存審也能看得出來,所以他感到不解,用疑惑的目光看向李存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