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王樸坐論天下謀,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第2/2頁)

“本帥不才,今節度幽州,別無他念,唯一心破契丹之長久之勢耳!”

王樸神色微動,深深為李從璟這話大論震撼,良久,感慨道:“素聞李將軍大才,殊不知竟有這番赤子之心,實乃我‘幽雲之福’也!”感慨完,正色問:“敢問李將軍,何以破契丹之勢?”

“要破契丹之勢,唯有八字:亂其於內,攻其於外!”李從璟擲地有聲道,這是他首次對外人言說他對付契丹的真實、全盤謀劃,“攻其於外,東結渤海,西結諸夷,此兩地之民,皆受契丹大軍攻伐,主失其權,民失其利,雖或有屢敗之實,或有苟且之意,然惟其如此,方有與契丹鏖戰之心!有此心,便可為我所用!”

“而要亂其於內,則必借助諸王爭儲之機。今耶律倍為皇太子,本為契丹儲君,然耶律阿保機、述律皇後,莫不甚喜耶律德光,由此,方有兩人爭儲之事。耶律倍,亦人傑也,多有大功於契丹,且繼承皇位名正言順,為契丹朝臣所重;耶律德光,不乏梟雄之姿,今為兵馬大元帥,亦其崛起之時。若是兩者相爭,契丹必內亂也!”

李從璟這番話落在王樸心中,饒是他見識不凡,素有智謀,也被深深觸動。

他反復思索李從璟這番話,既感佩其“明知其不可為而使其能為之”的雄心壯志,又為他的八字謀劃所震驚,平心而論,要使這八字謀劃變成現實,與常人而言固然極難,但對有些人來說,未必沒有可能!

思索良久,王樸深為嘆服,而後又以其明銳的目光,指出了此間有待商榷之處,“李將軍之謀劃,驚天動地,聞之讓人難忍拍案之意。然則,要使耶律德光與耶律倍之爭,能到大亂契丹的程度,似乎殊為不易。以耶律阿保機在契丹國之威望,他若下定決心立其中一人,則恐怕內亂雖有,亦不足以損其根本也!”

李從璟見王樸沒有對其它環節提出異議,心知他已認可了其它謀劃,只是對他所言及的方面有所顧慮。然而,在王樸那裏,那是最不易的一環,在李從璟這裏,那卻是最為穩當的一環!

因為李從璟知道,耶律阿保機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將耶律德光穩穩扶上皇儲的位置了!

在原本歷史上,耶律阿保機固然將此事做得差不多,但是現在,因有李從璟屢屢讓耶律德光失威、失勢,且不說耶律德光實力大損,便是耶律阿保機,恐怕對耶律德光也沒有那麽大的信心了。而耶律倍,近來卻屢有大功——西征黃頭、臭泊兩部,復奪營州。這就使得,與原本歷史不同的是,耶律德光與耶律倍,此時明實力和暗實力都差不多,甚至經過今日之事後,耶律倍還穩壓耶律德光一頭!如此,耶律阿保機豈會沒有可能重新衡量耶律德光、耶律倍的本事?

形勢若此,到底誰來繼承耶律阿保機之位,一時半會兒也就不能明確。

而李從璟之所以知道耶律阿保機沒有時間去處理這個問題,是因為——耶律阿保機,這位契丹國的開國雄主,已是活不長了!

契丹強盛如斯,別說李從璟以一地戰一國,就是大唐要破契丹的勢,都難如登天。而李從璟之所以敢有此雄心壯志,之所以敢步步施為,就是因為他知道耶律阿保機的死期。

這,是李從璟唯一,也是最能有所作為的可乘之機!

耶律阿保機身死之日,就是李從璟亂契丹國體、破契丹國勢之時!

他的所有謀劃,正是圍繞於此而進行。

但是這話,李從璟卻是不能對人明說的,所以他只是高深莫測的對王樸笑了笑,淡淡的道:“閣下且放心,我已有萬全謀劃,可令耶律德光、耶律倍之爭,成為禍國之大亂!”

王樸張了張嘴,震驚的說不出話來。而李從璟神態從容,顯得一切都在掌握,那份氣度卻是裝不出來的。

王樸心道:李從璟果真人中龍鳳也,智勇無雙,不能以常理度之!

他站起身,將三尺劍收起,對李從璟深深一拜,莊重無比地說道:“樸,願為將軍前驅,助將軍以一地戰一國,匡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