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非是英雄留不住,厚積薄發正道行(第2/2頁)

說到這,李從璟不由得想起莫離。

莫離既然能知曉李從璟建立軍情處的想法,自然也能知曉他建立演武院的構思,這件事若是有莫離幫襯,自然事半功倍。但如今莫離身在渤海國,卻是一時無法回來為他主持此事了,這讓李從璟頓生失了左膀右臂之感。

他心道:“也不知渤海這兩日情況如何了,若是形勢稍緩,諸事已走上正軌,是時候將莫離召回了,幽州之事千頭萬緒,無莫離,我平增千百勞累、壓力。”

接下來幾日,李從璟與眾人就演武院之事展開詳細研究。

最終,李從璟決定在幽州建演武院,先行以軍中宿將客串教授,再擇優定為院中常駐教授,教材先以基礎兵書為主,輔以軍中科目訓練,至於學生,自然是從軍中戰功突出的低級將官中選取。因為是初建,考慮到戰事需要,李從璟暫停第一批學生以一年為期。

此事議定之後,李紹城、蒙三等人紛紛感慨,“淇門建軍時,軍帥便以先生教授我等詩書義理,日夜不綴,使我等識字,今日觀之,幸有軍帥此舉,否則當下演武院當教無教授,學無學生!”

眾人只當這是李從璟的先見之明,佩服不已。

若是莫離在場,他就會告訴眾人,建立演武院,乃是李從璟素有之願,而之前招募先生在軍中教授將官識字、明理,不過是為此打基礎、做準備罷了!

從穿越到這個時代起,李從璟心中就有一個宏大的夢想,有野望,因為他是一個穿越者,他知曉歷史走向,他更有後世形成的龐大歷史觀、世界觀。然而這些夢想、野望,之前都被求生的緊迫性深深掩埋,如今,十二年過去,李從璟也終於在這個時代打拼出一片天地,有了屬於他自己的實力、天地,那沉寂已久的夢想,到現在,終於可以一步步去實現。

是日夜,李從璟獨領一壺酒,在樓台仰望明月。沒有對酒當歌,只是默默的,一眼眼看景色,一點點想心事,一口口飲烈酒。

然而,他心中卻豪情滿懷。

他低聲呢喃,“好男兒生於亂世,當結束亂世。時代,你終將因我而變!”

他一把將酒壺扔向遠處,張開雙臂,深呼吸了一口。

“天下的味道,真不賴啊!”

檀州。

趙武跟隨趙天河策馬走出刺史府,刺史王厚德將他們送出府門。趙天河只是一個小軍鎮的鎮將,他自然沒有資格讓王厚德送出府門,這一切都因他們身旁的另一個人,那個喬裝打扮成士子模樣的耶律德光!

一路出城,趙武都低頭沉默。

這兩日,趙武的世界觀轟然崩塌,尤其是今日隨趙天河、耶律德光面見刺史之後。在這之前,他幾乎不敢想,有朝一日他見到耶律德光,不是拔刀相向,去拼命斬下對方的腦袋,而是和他安然同行,甚至是同道!他更加不敢想象,堂堂大唐一州刺史,手握一州軍民生死大權的朝廷命官,竟然也會跟契丹暗通款曲!

趙天河要投契丹。要投敵,首先得納投名狀,為此,趙天河為耶律德光引見了王厚德。而且看起來,耶律德光和王厚德相談甚歡,否則此時他們也不可能安然離開。

為此事,趙武這幾日曾多次勸諫趙天河,要他不要背祖忘宗,然而,每次都是被趙天河罵回。趙天河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老子為大唐出生入死這麽多年,立下無數軍功,得到了什麽?憑什麽李從璟一到幽州,就要裁汰老子百余部卒?是他們不仁在先,怪不得我不義在後!”

趙武不理解趙天河,趙天河同樣不理解趙武。他對趙武道:“李從璟初至幽州,便辱你極甚,更讓你沒了婆娘,還讓你多年玩命拼殺換來的軍功化為烏有,要奪你軍籍,你難道就不恨他?”

出城後,趙武下定決心,在與耶律德光分別之前,再力勸趙天河一次,趁機扣下耶律德光,立下大功。如此,趙天河就不愁不能升遷了。他甚至想,趙天河若是不聽,大不了他死勸就是,如此也算不負趙天河知遇、厚待之恩。

然而,此時趙武還不知道,他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