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利民何必惜自身,有福自當從相助(第2/2頁)

李彥超還想說什麽,在李彥饒的示意下,最終選擇沉默。

李從璟將李彥超、李彥饒的神態收在眼底,對李紹城、蒙三等說道:“百戰軍乃本帥親建之軍,由本帥自始領之,今本帥意欲在幽州整軍,精兵強戰,百戰軍首當其沖,此番都試,便由百戰軍開始。百戰軍中,君子都為本帥親軍,是以君子都最先接受檢閱。”話說完這,書冊傳回李從璟手中,他頓了頓,語調嚴厲了兩分,“精兵強軍,此固本帥決心所在,亦是幽州能抵抗契丹的底氣所在,是以此番都試,絕不容許半分差錯。”看了看李彥超等盧龍軍將領,“三日之後,君子都開始都試,本帥心意如何,屆時諸位一看便知。”

見李從璟如此狠,首先就對自己親軍下手,李彥超等再無二話,抱拳應諾。

幽州城內某座高門大院內。

一老一少兩人相對而坐。費高章雙手攏在衣袖中,雙眼微微眯著,問面前端坐的張一樓,“這些時日以來,你一直都跟在衛行明身邊,參與民事,大小事務都耳聞目睹,其情如何,你且說說。”

張一樓略加思索,開口道:“衛先生這些日子,都在勘測幽州境內農田、水利的數目,詳加測算,走訪百姓,行事中規中矩,沒什麽可說道的地方。觀其舉止,無非算民兩字而已。算民之事,去歲深秋我幽州官吏已經做過,這回衛先生重行此舉,也並未有不同之策,想來結果與去歲深秋不會相差多少。”

費高章點點頭,神態依舊適意,“算民,乃是行民政之基石,但凡有民政之大舉措,無不先行算民,以求對一地民情知根知底,如此民政才不至於失策。衛先生此舉,看似平常,然則平常之中,有不平常!”

“有何不平常,還請老師教我。”

費高章神色不變,嘆道:“如你之前所言,去歲深秋,我幽州已行過算民之事,如此一來,則州府備有民事詳情。衛先生不以我州府所測算的算民結果,作為其推行民政之根據,這說明了什麽?這說明衛先生所圖甚大。若無其往後之大舉措,今日何必大費周章,再行算民之舉?他這分明是不信任州府去歲的算民結果,想要得到更真實的情況。一樓,你且相待,不出兩月,待衛先生算民結果出來,必和去歲算民之數據大為不同。”

“如此,豈不開罪州府官吏?若是衛先生所得結果與去歲結果不一,豈不正說明州府官吏無能?”張一樓臉色微變,尋思著問。

“謀大事者不拘小節,若非如此,老夫又豈會說衛先生所圖甚大,必有民政之大舉措?”說到這,費高章睜開眼,目光炯炯,“你且想想,衛先生不惜不給州府官吏留臉面,也要重新算民,難道不是要幹大事?”

張一樓面色有憂,他看向費高章,“老師,去歲算民,乃是您所主持,若是此番……豈非於您不利?”

費高章哼了一聲,“衛先生要算民,要在幽州行民事變革之舉,這是好事,非一心為百姓謀福者不能為之。一樓,你要記住,凡事若於民有利,我等便該支持,焉能因為對方行事有所偏激,便心懷怨恨?這不是明官所為!”

張一樓表示謹受教。

費高章望向窗外,嘆息道:“軍帥初至幽州,便有連番大敗契丹蠻賊之舉,威震幽雲,又因其在平州有‘撫民三策’,可見其愛民之心,如此文武雙全,不愧其被稱為‘幽雲之福’。若是僅如此便也罷了,軍帥身邊之人,無論是百戰軍武將,還是一幹隨從文士,莫不英姿颯爽,各有才能,或能征善戰,可於沙場取勝,或長於政事,能為一地謀福。這樣的人,如何能讓百姓不尊敬、盡歸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