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北境邊城戰事烈,廟堂雲譎天下變(十六)(第3/3頁)

耶律倍率先控制住情緒,他看向李從璟,道:“你能遵守當日諾言,對敏兒照顧周全,寡人感念萬分。”

李從璟點點頭,“既然許諾,自當踐諾。”

耶律倍稍稍頷首,神色肅然起來,語調也漸漸恢復平穩,“但你也知道,僅此尚嫌不夠。”

“我當然知曉。”李從璟明白耶律倍的意思,“唐軍會退出營州,將其拱手相讓。之前許諾過一件大功,如今也是到了踐行諾言的時候了。”李從璟上回在說服耶律倍與自己合作、與他分別之前,曾說過,日後戰場相遇,當力戰耶律德光,而送軍功於耶律倍。

耶律倍並不意外李從璟的坦誠和直接,他緊接著問:“條件呢?”

“我當阻你大軍於此地五日!”李從璟拋出了自己的價碼。

耶律倍沉吟半晌,這才表態,“五日太多,最多三日!”

“成交!”

談話至此,已近尾聲,臨分別之際,耶律倍猶豫片刻,還是問道:“唐軍退出營州之後,平州如何區處?”

李從璟露出笑意,“平州,我當衛之!”

“你守得住?”

“一試便知。”

“那便來日見分曉!”

李從璟抱拳,耶律倍撫胸,兩人這一動作,既是臨別之禮,也蘊含了某種別樣的意味。在這片蒼茫的大地上,近處枯草、遠處蕭木都隨風而動,在這個雲波詭譎的時代,每個置身其中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身不由己,但凡有大志者,在力求得到一些東西的時候,又不得不犧牲另一些東西,得失之間的欣然苦痛,鑄造了一曲曲悲歡離合。金戈鐵馬的時代,在亂世中踉蹌前行的人,所要付出的不僅僅是鮮血,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生死,所要承受的,可能不到最後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會有哪些東西。

身處大爭之世,每個人都是時代的奴隸,卻又都企圖做命運的主人。

李從璟對耶律敏說:“不要回頭。”

耶律敏低著頭,死死咬住的嘴唇已經發白,淚水遍布的臉頰上,如這個世界一樣狼藉。

回到山口,李從璟帶領君子都,順山道馳入山中。

耶律倍對耶律敵刺等將下令:大軍就地紮營。

數日後,當契丹大軍行進山道,復又行出山道,他們沒有看見君子都的身影。營州城遙遙在望,當他們終於踏上那面夢寐以求的城墻時,卻發現城中已經空無一人。

耶律敵刺在給耶律阿保機的上書中寫道:唐軍望風而逃,太子殿下率領大軍,兵不血刃克復營州城。

又數日後,當李從璟抵達平州邊境,長城扁關時,先行一步的百戰、盧龍軍已經進入到各自的防禦位置,並且在李紹城、李彥超等人的率領下,進一步修繕城防,加固防禦工事,豐富防禦器械。在這裏,李從璟見到了特意趕到此處的杜千書。

杜千書之所以會離開平州城,親至扁關,當頭的兩件大事,一是為大軍提供後勤補給,二是為接應、安置南遷的營州百姓。

兩月未見,杜千書消瘦了些,臉上、手上的皮膚也粗糙了些,大抵是奔波平州各地時為冷風吹佛的緣故,雖則如此,眼神卻是愈發清明,漸有一股精幹之氣。若說之前的杜千書,書生氣更重,現下卻是在向幹練官吏的氣質轉變了。

當日夜,李從璟與杜千書徹夜長談。

李從璟要“變幽雲之天”,平州類似於試點區,其間種種事務進展如何,他需要杜千書詳細報與他知。李從璟北上所經戰事,也都說給杜千書知曉,順便聽聽他的見解和對日後的謀劃。

聞聽和耶律倍順利開展了第一次“合作”之後,杜千書感嘆道:“所謂邦交,聯盟或者敵對,皆因利而起。有利則有邦交,無利則無邦交,而利益大小,則決定是選擇聯盟,還是敵對。”

杜千書在邊關逗留兩日之後,帶著南遷的營州百姓離開,李從璟則指揮百戰、盧龍兩軍於此地備戰。

在李從璟駐守扁關剛過一個月,耶律倍率領契丹大軍攻打扁關還不到十日的時候,一封來自都城洛陽的信件,讓李從璟差些驚掉了下巴。驚愕之余,他盛怒難平,指著南方大罵:“豎子無德,天下將壞於爾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