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北境邊城戰事烈,廟堂雲譎天下變(八)(第2/2頁)

比之郭威,李彥超更驚訝些,他想到:早知百戰軍良將猛士如雲,此番以來數次大戰,其戰力已讓人驚嘆。今又見郭威之胸懷、孟平之志向,想不到百戰軍的將領竟都是如此棟梁之材,難怪其自建軍以來,未嘗一敗。我當自勉,不能落後於人,讓軍帥小瞧了盧龍軍。

念及於此,李彥超道:“郭將軍、孟將軍志大才高,末將佩服,能與百戰軍並肩作戰,實乃盧龍軍之幸。軍帥,明日擊耶律敵刺,末將願為先鋒!”

李彥超的積極心態讓李從璟很歡喜,他笑道:“將軍之意,本帥豈能不知?然則,眼下大軍尚不急出戰,當依托城防工事,疲敝契丹蠻賊,待其兵鋒失銳後,再予其雷霆一擊不遲。屆時,本帥必用將軍為先鋒!”

李彥超並非不知眼下戰事當如李從璟所說,先求疲敝敵軍,再求破敵,之所以請戰,是要讓李從璟知曉他和盧龍軍的戰心。見目的達到,李彥超也不多言,抱拳應諾。

接下來幾日,契丹大軍晝夜不息,在耶律敵刺的督戰下,猛攻營州城。唐軍依托城防工事和之前所作的充分準備,應付的有條不紊,沒有出現什麽差池。

唐軍固然不滿萬人,然如李從璟所言,無論是百戰軍還是盧龍軍,只要同心同德,那就是“八千虎賁”,契丹雖兵力占優,要克城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況且有城外土城在,契丹軍又不得不分兵牽制,以防土城中的唐軍背後突襲,力量又被分散。

耶律敵刺見要攻克營州城,非旦夕之功,幾日之後,轉而去攻土城。李從璟在看清耶律敵刺的意圖之後,下令李彥超、郭威、孟平等率軍五千出城迎敵,以牽制契丹兵力,實現建土城時所立下的“相互援引”的戰略目的。

不料耶律敵刺攻土城是假,圍點打援是真,在五千唐軍出城之後,反向殺將過來,想要吃掉這五千唐軍。

然而這種戰術,對熟悉後世那支軍隊戰法的李從璟而言,明顯沒什麽效果。未等耶律敵刺實現他的戰術布置,李從璟就調回了出城的唐軍,讓耶律敵刺白忙了一場。

幾日對戰下來,唐軍穩如泰山,耶律敵刺始終不能攻上營州城頭。

在這期間,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被李彥超、郭威東征擊潰的耶律魯多,帶著數千殘兵敗將姍姍來遲,終於跟耶律敵刺匯合。

前番李彥超、郭威雖然大勝,但在兵力不占優,且耶律魯多所部盡是騎兵的情況下,無法聚殲其軍,倒讓耶律魯多撿了一條命。

耶律魯多的回歸,無疑壯大了契丹軍力。在此之後,耶律敵刺依仗其軍力雄厚,對營州展開了多戰法的進攻。

那日,李從璟在諸將的陪伴下,立於城頭,看見了耶律魯多率軍自東方匯入契丹大營。眼見契丹軍力得到擴充,李從璟卻沒有半分憂色,不過卻也對身邊眾將道:“耶律敵刺軍力得到壯大,其必竭力攻城,我等當防其使用手段。”

仿佛是為印證李從璟的話一般,攻城第五日,契丹軍大舉出現在城南,萬余人,人皆荷土,在城南堆土為山,一時間城南塵土飛揚,場面極盡壯觀。

這一幕被將士稟報給李從璟後,李從璟立即趕到城南。

人多好辦事,李從璟見到了萬人之力的強大,只不過大半日,而土山已經初具規模。守衛城南的是李彥饒,他憂心忡忡對李從璟道:“軍帥,耶律敵刺不愧是契丹名將,雖是草原將領,然對攻城之法竟也這般精通,他這是意圖壘土為山啊,待山與城墻同高,契丹軍就能大舉越城!局勢如此,我等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