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北境邊城戰事烈,廟堂雲譎天下變(七)

契丹軍在慌亂之中後退,原本緊合的軍陣隨即出現縫隙,李彥超、郭威等抓住時機,令唐軍揮師急進。契丹軍抵擋不住,被唐軍突破防線,從軍陣中堂而皇之殺過去,入了營州城。

李彥超、郭威等入城之際,李從璟已經從城頭趕過來,他走下甬道,正好碰到上來交令的兩將。兩將皆神色振奮,見面就拜,“見過軍帥!”

李從璟哈哈一笑,“恭賀兩位將軍,為我阻擊耶律魯多萬騎大勝而歸,賴兩位將軍之勇,營州之困已解其半矣!”

李彥超、郭威俱道:“擊破耶律魯多,全賴軍帥妙計,末將不敢居功!有軍帥運籌帷幄,我等要解營州之困,實易事耳!”他二人這番話說得真切,也是他們心中的真實想法,尤其是李彥超,經此勝,對李從璟已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當日孫二牛以性命換回耶律魯多率領萬騎,繞道側後進擊的消息,盧龍軍諸將皆以為大軍已入困局,只能南撤以圖自保。在這種情況下,是李從璟力排眾議,堅定諸將抗敵決心,又拿出了解圍之策。李彥超初聞李從璟阻擊耶律魯多之計時,便驚嘆不小,呼之絕妙之策,認為大有可為。

此番與百戰軍主力東征,依照李從璟的布置,先是示敵以弱,佯作潰退,而後一路拋散財貨,誘使契丹大軍爭搶,在其陣型大亂之際,伏兵盡出,果真大勝耶律魯多。論功勞和行為含金量,謀劃布置的李從璟,要比沖陣廝殺的李彥超等人高得多。

李從璟將李彥超神色收在眼底,見對方誠心拜服,心中大是欣慰。李彥超是盧龍軍有數的大將,因久在邊境,常與契丹作戰,難免自持身份,心生傲氣,不僅他是如此,盧龍軍上下亦如此。

李從璟北上之後,先是裏應外合讓君子都在葫蘆口夜襲耶律德光,隨即奔走草原如閑庭漫步,後又克平州、復營州,如今更是依靠謀略和膽氣取得擊耶律魯多大捷,將唐軍從困境中救出,凡此種種,僅軍功就足夠震撼人心,更不必說在平州種種舉措,為他贏得民心、軍心,被稱之為“幽雲之福”了。

眼下李彥超都已誠心拜服,遑論盧龍軍普通將士。李從璟充任幽雲防禦使,要接替李存審坐鎮幽州、統領盧龍軍,困難重重,對外有契丹這個勁敵,對內也要收服桀驁不馴的軍心、散亂的民心。如今看來,此兩者都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尤其是對內乃是對外之基石,李從璟得到李彥超等將的“歸心”,內部穩固了,日後對外便縱有千難萬難,他又何懼之有?

李從璟欣慰異常,免不了拉著李彥超,一陣勉勵,“將軍乃邊軍柱石,有將軍沖殺在前,本帥之策方能湊效,邊地賴將軍和全軍將士而安!”他欣慰,被他拉著的李彥超何嘗不欣慰?

望著燈火下這張年輕的面孔,聽著對方的鼓氣之言,感受著身周金戈鐵馬的氣息,李彥超心中感慨萬千。

自家父親身體如何,身為人子,又久在李存審身邊,李彥超再清楚不過。然而,他本身資歷不足,尚不能獨領一鎮,何況是幽雲這樣的邊境重地?在這種情況下,李彥超也知道李存審被人接替,由他人來統領盧龍軍是必然,如此一來,來統領盧龍軍的是什麽樣的人就值得關注了。

盧龍軍軍鎮在幽州,戍衛大唐北部邊境,是幽雲最重要的軍事重地,如今契丹雄踞北方,時常入侵,且耶律阿保機素有飲馬黃河之志,在如此境遇下,盧龍軍統帥的責任、風險,都不可謂不大。李彥超身為盧龍軍大將,自然要為自身和盧龍軍上下萬余將士身家性命考慮。

在李存審上書請歸朝中後,李彥超原本以為,朝廷會派遣一員資歷老、實力卓絕的名將前來幽雲坐鎮。他暗地裏和李彥饒等人合計過,這個人選,最好莫過於大唐番漢副總管李嗣源。只有李嗣源這樣的老將、名將,才能應付日益強大且狼子野心的契丹蠻賊。

李嗣源沒來,來的人的確和李嗣源有莫大淵源,但這種淵源,卻是李彥超事先怎麽都不希望看到的。李從璟的名號李彥超並非沒有聽說過,也知他在過往一年中屢建奇功,未嘗一敗,但他畢竟年輕,他的“不敗”,在李彥超看來,不是他天下無敵,而是經歷的戰事還太少而已。所以當聞聽李從璟北上幽雲的時候,李彥超是拒絕的。

但他拒絕沒用。

所以他很痛苦。

李從璟北上第一件事,就是征調大軍陳兵邊境。而他自己,則是連影子都沒讓其他人見著。這也就罷了,他竟然扮作商隊,直接去了西樓!李彥超初聽這個消息時,差些沒驚掉下巴,草原是那麽好去的麽?西樓是那麽好闖的麽?那不是青山綠水,是有阿保機坐鎮的契丹大本營!李從璟此舉,不是胡鬧是什麽?簡直是視軍國大事為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