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北境邊城戰事烈,廟堂雲譎天下變(三)(第2/2頁)

前後只片刻時間,同樣是請命,但所請之令卻已不同。

就在這時,先前領命外出的第五姑娘歸來,向李從璟稟報了軍情處探知的情報,她道:“現今探明,營州城以東五十裏之外,突兀出現萬余契丹精騎,欲向營州城奔馳而來!”

這個消息不可謂不震撼人心。若是早一兩刻聽到第五姑娘帶回的這個消息,說不得會有更多將領勸李從璟南撤,但是此時,無論百戰軍還是盧龍軍諸將,都凜然抱拳道:“請軍帥下令!”

軍心一致,方能一戰。李從璟遂正色道:“斥候將軍孫二牛,憑傷殘之軀,以身涉險,不顧生死,親赴敵營,為我大軍探得重要軍情,又為遞回消息,不惜殺生成仁,此等忠肝義膽,令全軍感念!今,既得契丹軍隊動向,為保我大唐疆土,為護幽雲數十萬百姓,為立我唐軍威嚴,為證我漢人男兒英雄,本帥意欲與之一戰!”

“諸將聽令!”

……

李從璟破耶律敵刺布局的計策並不復雜,四個字概括:分而擊之。

首先要對付的,是機動性極強,也是眼下威脅最大,如鯁在喉的萬余契丹精騎。耶律魯多已至身側,進可攻城,退可威脅營州側翼,實為大患。不除之,唐軍無法自在排兵布陣。

要對戰耶律魯多,就不得不防備耶律敵刺從正面進攻。耶律魯多出現在營州東側,可見是要與耶律敵刺兩面夾擊。如此,在唐軍與耶律魯多交手時,耶律敵刺必不會袖手旁觀,而是會同時大舉進攻,為此,李從璟令李紹城務必堅守住白狼水南岸防線。即便是防線守不住,也要堅持到耶律魯多兵敗的時候。

其次,是如何戰勝耶律魯多。耶律魯多有萬余契丹精騎,唐軍即便是全力迎擊,也無必勝把握,何況是在分兵堅守白狼水南岸防線的情況下?而一旦迎戰耶律魯多失利,李紹城在白狼水南岸的防禦就失去了意義,最後唐軍還是會被兩面夾擊,從而陷入覆亡的境地。

第三,在戰勝耶律魯多之後,唐軍如何守住營州城,能在耶律敵刺的進攻下立於不敗之地。且先不言擊敗耶律敵刺,能守住營州城就已是一大挑戰。

第三點是後話,姑且先不必詳論,就如何戰勝耶律魯多,李從璟心中已有幾分成算。否則,他也不會執意要堅守營州、不肯南撤,若非成竹在胸,強逞一時意氣,而將大軍送入危亡之境,那是愚將所為。

耶律魯多距離營州城已很近,以騎兵腳力,要奔襲五十裏,只是旦夕之間的事情。事不宜遲,李從璟下令郭威率領君子都,孟平率領中軍,並李彥超領盧龍軍主力,帶上一應物資,星夜離開軍營,開赴東邊。

李從璟仍舊坐鎮營州城。

在李紹城領軍駐守白狼水南岸,郭威、孟平和盧龍軍主力迎戰耶律魯多的情況下,此時的營州城無異於一座空城。城中的駐防兵力不過數百人,李從璟作為幽雲防禦使,三軍主帥,自身安全關系重大,此時身邊的護衛亦只剩下百人。除此之外,營州城外的土城,亦只有少量兵力駐防,僅是確保土城能正常運轉而已。

若是此時有一支偏師,突然出現在營州城下,幾乎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營州城,身在其中的李從璟,更是在劫難逃。然而唐軍的征戰布置,耶律敵刺注定是無法在當前就知曉得如此清楚的,若是耶律敵刺能對唐軍了如指掌到這種程度,對李從璟而言,這場仗也就不用打了。

營州城唐軍駐守不多,但在城內外,軍情處、斥候銳士所組成的大網,仍舊在高效而嚴密的運行著。

辰時,拂過白浪水河面的微風吹進城中,帶來了河上的噪雜聲,李從璟由是知道,白狼水攻防戰,此時已經是打響了。

今日不同往時,耶律敵刺之前是“佯攻”、“練兵”、“準備”,到得今日,是白狼水北岸的契丹大軍,全力發動正式渡河戰役的時候了。耶律敵刺一番謀劃,長久準備,至此開始“兩面夾擊”。

白狼水攻防戰打響後兩個時辰,從東邊返回的遊騎向李從璟帶回了郭威和李彥超等人最新的軍情:大軍進入預定位置,已與耶律魯多哨探遊騎接觸上。

不時,遊騎再報:兩軍已交戰!

丁黑站在一旁,李從璟獨坐閣樓,面對浩淼而蒼涼的邊地,煮了一壺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