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十年國辱自今雪,永無休止的戰爭(十七)

五日後,唐軍抵達營州。

因此前營州駐軍主力皆隨耶律赤術南下,城中防備空虛,如此時機李從璟自然不會放過。唐軍至城外,休整一夜,即於翌日辰時攻城。激戰半日,至酉時,營州克。

唐軍攻占營州後,於南門外築造土城一座,李從璟令李紹城率百戰軍主力駐守土城,與營州城互為犄角。

營州城建於白狼水河畔,唐軍防禦工事除卻依靠新建土城,更是將河上橋梁摧毀,在河岸布置下防線。

營州城外土城構造完成時,自契丹境內南下的契丹大軍進入營州境內,離營州城已只四日路程。騎兵馬快,更是兩日即能抵達。得到這個消息後,李從璟召集諸將軍議。李彥超、李紹城等人都認為要阻擋契丹大軍,唯有依托白狼水防線,不給契丹大軍渡河之機,或者在其渡河時予其重創,如此營州城方能堅守。

“據斥候探報,南下契丹大軍不下三萬,步騎參半,由上將耶律敵刺領軍。”李紹城道,“杜司馬曾有言,契丹國內能征善戰者,以八虎將為首,這個耶律敵刺,即是八虎將之一,乃耶律阿保機肱骨之臣。其人一生,跟隨耶律阿保機開疆擴土,建立契丹國,四處征戰,戰功赫赫,尤為難得之處在於,耶律敵刺不僅上馬能征戰,亦能下馬治國,是早年便跟隨耶律阿保機的猛將中,為數不多的文武雙全之輩。”

李彥超聞言笑道,“李副帥說了這麽多,不就是想說這個耶律敵刺是個勁敵,難以對付麽?然而耶律敵刺再如何厲害,今番他領軍到了營州,我等左右可是沒有選擇,既然如此,何必問那麽多,將他打回去就是!”

李紹城看了李彥超一眼,也不跟他計較,繼續總結道:“耶律敵刺智勇雙全,是難得的儒將,又有盛名,不可小覷。耶律阿保機此番既遣其領軍南下,可見阿保機對眼下戰事之看重,有志在必得之心。其上有君王厚望,下有將士效命,我等不能不謹慎謀劃迎敵之策。”

李從璟認可李紹城的意見,頷首道:“與中原王朝不同,契丹國內‘常備軍’並不多,兵馬分散於各部落,平日皆歸諸酋長統率,若遇大戰,才會征調軍馬出戰。近年來,耶律阿保機雖有心效仿中原軍事制度,亦設腹心部、司近部為‘中央軍’,但軍制並未改造完成,‘中央軍’不多。為數不多的‘中央軍’,又負有拱衛皇都重任,且耶律倍西征黃頭、臭泊兩部叛亂尚未歸來,這回耶律敵刺領軍三萬南下,拋開充當耶律阿保機宮廷禁衛的腹心、司近兩部不言,可謂主力盡出。發如此大軍,可見李紹城方才所言不差,耶律阿保機對此戰志在必得。”

“既如此,我等何以應對?”孟平單刀直入的問。

李從璟看向屋中諸將,“大敵當前,諸位有何破敵良策,但說無妨。”

屋中一時陷入沉默,所有人都在冥思苦想,李彥超率先開口,“耶律敵刺兵馬三萬,而我軍在經過平州一役、分兵駐守平州、激戰耶律赤術後,軍力已不滿萬,若是等到耶律敵刺兵臨城下,恐怕不好打,依末將之意,不若趁耶律敵刺未至,我等主動出擊,於半道設伏,如此或許有奇效。”

李紹城不贊同李彥超的計策,認為此舉過於輕率,他道:“耶律敵刺是名將,行軍途中必然陣型嚴整,我等恐難有可乘之機。若是用騎兵伏擊,我軍騎兵少,難以湊效,若是大軍齊出,一旦被耶律敵刺探知動靜,以其萬余騎兵之力,我步軍屆時如見情形不利欲撤,恐怕都是極難。”

“那依李副帥之意,我等便該坐以待斃?”李彥超不高興道。

“非是坐以待斃,而是以逸待勞!”李紹城糾正道,“耶律敵刺遠道而來,又身負耶律阿保機厚望,必定求戰心切,其部將士士氣也定很高昂。當此之時,我等當避其鋒芒,消耗其精神,待其兵鋒稍挫,才有可乘之機。”

聽到此處,郭威眼前一亮,計上心頭,開口道:“末將以為李副帥所言甚是。但凡契丹大軍征戰,多依仗其騎兵機動性強,而少帶軍糧,常是因糧於敵,就地劫掠。依末將之意,我等可利用白狼水之利,據河而守,挫其兵鋒,再堅壁清野,使其無法補充軍糧,營州本就地廣人稀,此舉或可湊效。如是若能堅持逾月,則契丹大有可能不戰而潰!”

郭威此計有理有據,正奇相合,可謂妙策,不僅讓眾將紛紛叫好,連李從璟都對其刮目相看,他心道:郭威不愧是開國帝王,智慧非是常人可比,今已始露雄才大略。

說到此處,郭威又補充道:“然則我軍軍糧攜帶不多,雖營州城內有糧草囤積,卻也不夠近萬人一月之用,要行此計,不僅要迅速補充糧草,更要保證後方糧草供應不斷,萬不可被耶律敵刺抄了糧道,否則就是作繭自縛了。”一席話說完,郭威眉目逐漸清明,越想越覺得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