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十年國辱自今雪,永無休止的戰爭(十二)(第2/2頁)

李從璟大奇。此人寥寥數語,竟將此間事分析得透透徹徹,這也正是他欲與杜千書詳談的,絕非一般人。

“然,僅如此尚不足,軍帥尚缺一物。有此物,則此事可成,無此物,則此事不可成。”那人又開始說話,言談簡潔,且極有自信。

“此物為何?”李從璟問。

那人看了李從璟一眼,向南而拜,說出四個字:“陛下詔書!”

李從璟悚然而驚。不為其他,就為此人見識。皇帝詔書,意為此事需得朝廷支持,若無此,且不說修繕、開墾土地後能否合理分配,便是百姓已耕種,一旦讓有心人說李從璟擅自分地、蓄養私軍,圖謀不軌,則李從璟萬口莫辯。訓練兵事尚且如此,而一旦李從璟開銅鐵之礦,興漁鹽之利,“變幽雲之天”,就更加能讓心思不軌者攻訐、李存勖生疑猜忌了。

李從璟望向杜千書,眼神示意,“此為何人?”

“此刺史府司戶參軍事趙鐘鳴。多年前,趙先生即為平州刺史府司戶參軍事,後契丹克平州,盧文進竊據此地,趙先生不願事賊,憤而辭官歸隱。今軍帥克復平州,張榜求賢,趙先生遂再出山,為國盡忠。平州城內各項事,幸得趙先生鼎力相助,方有今日景象,否則,縱千書三頭六臂,不能為也!”杜千書為李從璟介紹趙鐘鳴道。

趙鐘鳴謙遜道:“司馬過謙了,下官略盡本職罷了。”

李從璟嘆道:“先生大才,忠義血性,從璟感佩。幽雲得有先生此等人傑助陣王師,從璟方能護邊擊賊,此邊民之福也!”言罷,拉著趙鐘鳴和杜千書等人齊歸官衙,詳談各項事務。

眾人議事半日且不提,到得夜裏,李從璟便被耶律敏纏住。瘋丫頭嚷嚷著要和細細兒一樣,也要進軍情處,讓李從璟好生頭疼,任由他如何都擺脫不開。這位殿下並無多少公主壞脾性,只是任性起來也叫人難以消受,加之性格古靈精怪,行事跳脫無常,圍在身邊嘰嘰喳喳時如雀似兔,讓李從璟每次相見,都恨不得將其丟出州城。

好不容易將耶律敏趕走,第五姑娘手提包裹,來匯報軍情處工作。

“大當家傳回消息,日前已和莫先生抵達渤海國上京龍泉府,大明安歸國之後幾日,頻繁出入宮廷,似在盡力勸說大諲撰革除時弊,作最後努力。現大當家正與莫先生探查渤海局勢,以備後動。”第五說這些話時,將包裹置於桌上打開,露出裏面的數封書信,“這是節度使、衛先生、夫人於幽州寫給軍帥的信件;除此之外,尚有老將軍、老夫人、戶部侍郎給軍帥的來信。”將厚厚一疊信件拿出,整齊擺放於桌面上。

李從璟任職幽雲,任氏也隨大軍到了幽州,他將信件拿起來,先拆開李嗣源、馮道的信件,一一瀏覽。

因李從璟出鎮幽雲,李嗣源現今任職朝中,他信中給李從璟介紹了一些朝堂之事,亦言及李存勖最近的異常舉動,對李從璟出使契丹、攻打平州之事,李嗣源大體上持支持態度,只是叮囑李從璟要恪守臣子本分,不要行出格之事。

若說李嗣源信中內容還只是平常,馮道信中所言,就有些讓李從璟心驚了。馮道在信中道:“出使契丹謀和未成,陛下已然惱怒,今將軍出兵平州,妄起戰端,雖是邊軍、軍鎮自家事,亦有惹怒契丹,引其南侵之嫌,朝臣大多深為憂慮……”募兵制下節度使擁軍政權柄,地方事務有專斷之權,然征伐敵軍卻是國之大事,不怪李存勖不惱。李從璟繼續往下看:“李紹欽之流,與將軍宿怨頗深,屢進讒言。”李紹欽,即段凝,其降唐後,竟然頗得李存勖親近,被賜名。馮道又言道:“然局勢雖艱,幸有樞密使、李老將軍、任尚書等多番為將軍辯護,陛下方無怪罪之意……”

放下書信,李從璟沉默良久。

李存勖無疑是一代雄主,半生功業足以名垂青史,堪稱輝煌人生。然而李從璟也知道,李存勖其勢之大,在他入主中原之後,已顯頹勢。非因時局艱難,群雄與之爭,而是因其猜忌功臣、荒廢政事、賞罰無度、縱情享樂,令將士寒心,百姓離心離德。若非如此,其也不會在位僅四年,便身死國滅。

正因知此間事,李從璟北上幽雲之後,行事但憑己心,並未顧忌太多朝堂風向。但這也需要掌握好一個度的問題,否則李從璟一旦被問罪,雖不至於一無所有,降職移鎮不可避免,另外,李從璟要在幽雲大展拳腳,也需要朝廷一些支持,眼下即是如此。

幾日後,李彥超出征玄菟凱旋,帶回一個讓李從璟分外吃驚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