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十年國辱自今雪,永無休止的戰爭(五)(第3/4頁)

莫離點頭道:“此番趁契丹平定黃頭、臭泊叛亂之機收復平州,是盤活邊境這盤棋的關鍵。否則一旦契丹穩定住內部,再東滅渤海,則其國之四方有三方底定,接下來便會專心致志對付中原,那時便是困局。攻打平州,短期來看是為渤海減壓之舉,吸引契丹一部分注意力至幽雲,長久觀之卻是為中原打算。”

李從璟笑道:“說到底,也是惹火燒身之舉。”

莫離打開折扇輕輕搖動,“汪洋大海,何懼惹火上身?”

兩人大笑。

馮道離去之後,李從璟第二個要送別的對象便是大明安和李四平。

不同於馮道等人自行南歸,大明安等人要順利歸國,還須得軍情處派人護送,自南向北穿過營州全境,抵達渤海國。如今李從璟要攻打平州,一旦平州攻克,必定牽動三方局勢,作為這場戰鬥的受益方,渤海國是時候有所行動了,也必須采取行動。

以大明安原本之意,在謀國求存之事上,是欲和大唐朝廷面對面締結約定,渤海國雖是小國,但卻是玄宗親自敕封為國,為大唐附屬。然而在得知李存勖關於幽雲之國策後,大明安已知大唐朝廷暫時無暇北顧,渤海國要求存,就得依靠自主對契丹用兵的李從璟。

李從璟身為大唐幽雲防禦使,對邊境戰事有臨事專斷之權,而其之前所作所為以及對待渤海國的態度,也讓大明安對李從璟極為信任。

臨別前日夜,李從璟和大明安在帳旁篝火前詳談。

“將軍攻打平州之舉,實為攬渤海之難於己身,渤海國因將軍得以爭得喘息之機,在下歸國之後定當說服父王厲兵秣馬,與將軍一同應對契丹,不使將軍心血付之東流!”明安措辭很客氣,他身邊有李四平作為參謀,加之本身素有敏才之資,言談舉止挑不出毛病。

得到明安的保證,李從璟並未如何欣喜,他挑動幾下火堆中的幹柴,讓火勢燒得更旺了些,“我部攻平州,不克便罷,一旦攻克,實為牽一發而動全身之舉,其中利害關系如何,想必王子盡數知曉。幽雲雖廣,百戰、盧龍軍雖強,然若要以一地戰一國,尚顯力有不逮。契丹如若發數十萬大軍南侵,屆時幽雲不能擋,而若幽雲敗退,則渤海危亡只在咫尺之間,此間危難王子可知?”

明安肅然道:“在下固知也!”

李從璟又道:“以渤海國目下之軍力、民力、物力,能擋契丹多少大軍,又能抵擋多少時日,王子可知?”

明安臉色難看,自家的經有多難念他心知肚明,李從璟問得如此分明,叫他一時難以作答。好在李從璟也不需要他回答出來,見明安面色不太好看,李從璟繼續道:“縱然我部攻克平州,而若渤海國不能切實給予有效旁助,本帥可明確告知王子,平州能克不能守。以渤海國眼下內政之況,莫說出兵援助,便是自保都難。因是,本帥希望王子歸國之後,掌大權,握軍政,而奮發圖強,如此方有一線存國生機!”

明安大驚失色,李從璟此話何意再明顯不過,他失聲道:“父王尚且康健,國中貴族勢力深厚,明安只不過父王尋常之子,如何掌握大權?!”

李從璟擺手打斷明安接下來的話,直視對方雙眸,凜然道:“耶律阿保機、耶律德光、耶律倍、述律平都非易與之輩,若是王子歸國之後行事依舊不溫不火,不能雷厲風行整頓軍政,王子以為契丹國會給你多少時日,給你多少機會?今日本帥能助你強國,他日一旦契丹觸角滲透渤海國,他人便不能壞你強國之舉?夜長夢多,事久生變,溫水或許煮不了青蛙,但絕對能扼殺渤海國!那時渤海國亡也亡了,哪裏還能容得了王子的忠義?屆時你我死不足惜,只怕無顏面見先祖!”

明安怔然,一時不知該說何是好。

李從璟停頓片刻,又道:“眼下局勢如此,渤海國情形如此,容不得你我有其他選擇,事成則存國,事不成則亡國,王子何以尚在猶豫?”

明安痛苦道:“李將軍一片苦心,明安豈會不知?然則要我行那大逆不道之事,逼父退位而替之,日後明安有何面目立足於天下?”

李從璟知道明安的心思,冷笑道:“我道王子乃是為國為民不惜己身之壯士,今日方知,王子不過貪圖虛名之鼠輩!今日為求國存,一死尚且不懼,何懼天下人側目而視?王子是要國存,還是要自己名存,二者不可兼得,取一者何?”

明安不能言。

李從璟緩和語氣道:“若王子謀國不成,渤海國與王子亡則亡矣,若是謀國有成,渤海國煥然一新,國強民強,千秋萬代之後誰人不誇贊王子之名?然則今日有一線生機,而王子視若不見,因一己私心一時膽怯不去爭取,怕是千百年後,世人都要笑王子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