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八仙過海顯神通,天下大爭在我側(七)(第2/2頁)

當日夜,唐軍再無更進一步戰果,而死傷激增。

與此同時,從河上趕回的段凝大軍先鋒數千人,已近逐漸接應大梁。然,這批河上梁軍卻在半路遇到人數不明之唐軍夜襲,被殺得丟盔棄甲,人相踐踏,死傷過半,殘部倉皇逃回河上。自此,段凝按兵不動,不敢再向大梁派遣一兵一卒。

深夜,唐軍集中營裏所有文吏,一夜間書寫勸降書千余封,由唐軍弓箭手射入大梁城中。書中言明唐軍擊潰河上援軍之事實,逐條分析梁敗唐勝之理,並正告大梁軍民,梁朝大勢已去,大梁已成孤城,早晚必下,而唐帝李存勖已親率十萬大軍,不日即到,若梁軍不降,城破之日,雞犬不留。

隨即,李從璟不顧有傷在身,於大軍中挑選死士,並立下血誓,大梁不破,諸將一律不下火線。當此時,唐營數萬將士,齊吼誓死奪下大梁。其聲遠傳數裏,大梁城內軍民清晰聽聞,梁軍將士,無不駭然。

第三日,李嗣源、李從璟、李紹榮,各帶百名死士攀城,未時三刻,百戰軍攻上城頭數百人,遍地開花,與梁軍殊死肉搏。皇甫麟親率梁軍死戰之士,與李從璟當面碰上,兩人廝殺在一處,一時勝負難分。

李紹城身中三刀,肩插利箭,血流不止,猶在力戰。

蒙三和不顧重傷在身的孟平一道,再次攻進甕城。

李紹榮將被趕下城頭之際,彭祖山率親衛沖上城頭,與其並肩作戰。

河陽軍陳青林,獨辟蹊徑,推倒巢車架上城頭,在死傷過半的情況下,於城頭站穩腳跟。

楊重霸力斬三員梁將,甲胄碎成條,亦大破梁軍。

李嗣源一箭射落城樓上的黃袍之人。

隨著一聲轟然巨響,大梁城門轟然倒塌,百戰軍湧入城中。

戰至日落西山,梁軍盡潰,大梁被唐軍攻占。

梁主朱友貞死於亂軍之中。

皇甫麟被生擒。

李從璟克大梁之戰,以數百字之篇幅,載入唐朝史冊。史稱“軍士死戰,將帥浴血,由此三日,王師傷亡過半,而大梁城破。百戰軍之名,經此震動天下。”

和夜幕一起籠罩大梁城的,是唐軍排山倒海的歡呼聲。梁朝皇宮,自此為大唐皇宮。

……

生擒皇甫麟的不是別人,正是李從璟自己。皇甫麟被李從璟擒住之後,只是長長嘆了口氣,並未多說什麽不平之言,坦然受死。

但李從璟沒有殺他。

大梁被唐軍攻占之後,李從璟在城墻上對皇甫麟說,若是願降,他不僅可以留有一條性命,還可在百戰軍擔任一軍三千人的主將。

“我領大梁軍民奮力抵抗,給唐軍帶來如此之大的傷亡,你竟然不殺我?”皇甫麟聽清李從璟的話之後,震驚的無以復加。

李從璟道:“若無你皇甫麟臨時出頭,大梁原本可以毫不費力拿下,百戰軍因此多付出了至少數千條性命的代價。你給我帶來這麽大損失,想要一死了之,未免太便宜你了。這筆賬大得很,日後你得好好還。”

皇甫麟搖頭嘆息,“輸給你李從璟我皇甫麟本沒什麽不服氣的,這回堅守大梁讓百戰軍平添傷亡,我也沒什麽好說的,大家各為其主,刀兵相見乃是軍人本色。身處大爭之世,凡有血氣者,皆有爭心,人活這一輩子,總得為自己拼一把,無論勝負成敗,都不愧對自己,也算沒白活一遭。至於最後結果如何,你我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

他笑了笑,舉起手對著天空比劃了一下,“其實我也知道大梁城是守不住的,我雖然有兩萬新卒,但卻缺乏可用的將領,大將小將一起也沒幾個,真到了生死相搏的時候,沒這些軍中骨幹,是打不贏仗的。城破那一刻,我原本以為我皇甫麟就是夜空一顆流星,雖有過奪目的光彩,但卻一閃即逝,不著痕跡。現在我知道,看來我的這道光還有的亮,說不定還可以亮上百年千年,讓後世的人都知道,在這個離亂的世道,也出現過皇甫麟這麽一個將軍。”

說到這,皇甫麟對李從璟正禮而拜,“我,皇甫麟,願自此跟隨軍帥,效犬馬之勞!”

扶起皇甫麟,李從璟面有笑意。

他倆一起轉過身,居高臨下俯瞰大梁城,此時,城中燈火輝煌,那是唐軍在各處接手防務,也有軍士在四處安撫百姓。

皇甫麟有些感慨,對李從璟笑道:“現在,大梁城是你的了。”

李從璟張開雙臂,深呼吸了一口。

天下從此無梁。

唯有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