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兩軍交戰氣勢隆,陣內陣外人心切(二)(第2/3頁)

“眼下危局至此,我等如之奈何?”郭崇韜想了想,問李從璟。

“也不能說真有多大危局。”李從璟忽而笑了笑,見郭崇韜眼露疑問,細心為他解說,“方才所言,只是最壞的情況罷了。孟平並非魯莽之人,也並非沒讀過兵書打過仗的,如此常識性錯誤不至於在這個時候犯下,他此舉應該有他自己的打算。”

“哦?情勢若此,孟將軍還能如何?”

李從璟沉默了一會兒,道:“我信得過他。”

郭崇韜有些詫異,隨即又有些懷疑,問:“如何能如此信得過?”

李從璟淡淡一笑,看向戰陣之處,那是孟平正在力戰的地方,輕聲道:“因為,他是我帶出來的將軍。”

……

大半年之前,剛剛出鎮淇門、編練百戰軍的李從璟,一封書信送到晉陽,孟平和莫離章子雲兩人,便手持這封書信,離開家鄉,孑然一身,毅然決然踏上了南下的路。三人在神仙山外見到李從璟,當晚在軍帳秉燭議事時,孟平就知道,他此生要跟隨公子南征北戰,也注定了要以戰場為家,戎馬一生。

孟平並不懼怕戰爭,亦不排斥戰爭,相反,與天生戰士的李從璟類似,他很適應戰場的日子。然而,這都不是他長久以來孜孜不倦研究兵事,並且一次次力戰並立功的根本原因。

與莫離出生晉王富紳之家不同,孟平家世貧寒,居漏風之室,著破舊之衣,吃糟糠之食。在晉王那座輝煌的大城池中,他家所在的小巷弄,逼仄陰暗,四季都有不知名的惡臭發出,一旦遇著陰雨天,便泥濘難行,屋中都要蓄上幾汪雨水。

他是千千萬萬個卑微大眾中,極為普通的一員,像一只螞蟻一樣不被人拿正眼看,伏地默默生存。

一切的改變,都源自那個人,源自一次不經意的見面。孟平的父親是李府的一個普通仆役,一日天下大雨,他小小的身子跑了小半個晉陽城,來為父親送傘。但他卻不敢踏進那座高門大第,更不敢敲響那座朱門,他只能靜靜站在門外,望著那扇緊閉的大門,默默等候。

那是李府的一座後門。

就在孟平癡癡凝望那扇門的時候,門開了。裏面走出來一個年級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少年,一襲青衫。孟平呆呆的望著那個人,就像看到了天上的仙童。然後那個明明不到十歲,卻格外老氣橫秋的少年,看著他很驚異的說了一句:“如此大雨,你緣何孤立雨中?快進來避一避。”

那天那刻,畏畏縮縮踏進門檻的孟平,不會想到他這一避,就避了十年。

他只記得次日,他父親笑容誇張的跑回來,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卻兜不住滿臉的喜色,手舞足蹈對他說:“兒子你得彩了!公子看上你了,要你去給他當伴讀,夫人已經同意了!哈哈,我老孟家要發財了!”

那天孟平還不知道,給公子當伴讀是個什麽差事,也不知道這件事跟發財有什麽關系。

但不久,他就知道了。他們家搬離了小巷弄,住進了李府,而他也有了自己單獨的居處,從此錦衣玉食,高車怒馬,富貴人前。這一切,都只因那個少年跟對他百依百順的夫人說了一句:“孩兒的伴讀,都是兒之兄弟,要跟兒一樣的待遇!”

從古至今,無人如此。

因了那個少年,孟平得以習得一身武藝,能夠立足於亂世,更是讀過不少詩書,讓他父親能有機會拍著胸膛,自豪的對身邊人誇耀說,咱老孟家也出了一個讀書人!

……

孟平的目光落在陷陣都銳士拼殺的身影上。

陷陣都之前,梁軍潰不成形。

馬背上,目光銳利的孟平看著梁軍軍陣,暗自冷笑:還不肯翻底牌麽?

梁軍後勁大不大,孟平不關心,他要的就是以陷陣都帶著三千步卒殺上去,一戰打退他們。兀一接戰,便用全力,不死則生。而孟平,對自己的部屬有把握。

他之所以交戰之初就派出陷陣都,如李從璟所料,並非是不懂戰陣之道,而是另有打算。他的打算也很簡單,歸結起來就四個字:迅速破敵!

唯獨如此,軍力劣勢的百戰軍才能勝了王彥章。要是耗下去,兩萬人如何耗得過五六萬人?

孟平知道既然他戰陣裏能有陷陣都,梁軍戰陣裏極可能也有,但他依然令陷陣都先戰,目的就是迅速攻破梁軍防線,進入梁軍陣中,以一邊倒的優勢殺戮瓦解梁軍士氣。達到這個目的之後,就不怕梁軍不先將那致命後手先派出來對付陷陣都,若不如此,梁軍軍陣就破了。

在孟平思慮間,梁軍軍陣終於承受不住,開始有了變化。

幾群重甲重刀的重步卒,出梁軍軍陣,迎上陷陣都,與他們正面較量上。對方的衣甲兵器,與陷陣都幾乎無二,軍士也是個個牛高馬大,儼然陷陣都的兄弟版。如此,兩方人馬棋逢對手,一接觸就陷入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