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兩軍交戰氣勢隆,陣內陣外人心切(一)(第2/2頁)

世間交戰方法有許多種,對戰力不同部屬的安排也不一樣,而今日李從璟和王彥章的交戰,無疑在一開始就派上了精銳力量,進行面對面的殊死較量。王彥章破敵心切,上來就要用精銳撕裂陣型,突破百戰軍;而對於李從璟來說,此番與王彥章交戰,首戰情勢如何,對士氣至關重要,因而也沒有半點保留,直接掏了家底。

雙方接陣之後,都死死咬著對方,不肯後退一步,拼命想往前進,誰也沒有保留力氣,誰也不服誰,因而戰況分外慘烈。要我後退,問我手中刀,要破我陣,踩著我的屍體,這就是眼下廝殺場景的真實寫照。

李從璟扶著木欄,眼神盯著交戰的地方,沒挪動半分。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呼吸粗重,這已經不足以形容他此刻的狀態。但是毫無疑問,他很緊張。這沒什麽丟人的,面對幾萬人廝殺的場面,面對生死之戰,沒有人能混若無事。區別只在於,是不是夠在乎,能緩解或者說壓制多少緊張心境。

在李從璟身旁,郭崇韜和莫離,同樣氣息短促。他們看重這場戰爭的結果,誰也不比誰更有面對如此大戰的經驗,緊張只在程度上有區別,不在有無上有不同。

投入戰陣的近萬百戰軍中,孟平所部是關鍵所在,他們最精銳,因而也面對最瘋狂最彪悍的對手。在他麾下的三千人中,有千余是百戰軍在淇門的老卒,他們是百戰軍真正的根本所在,戰力強,敢爭先,能凝力,復又忠勇。此時,孟平身在三千人組成的六個軍陣中央,在馬上觀察形勢,指揮戰鬥,那是前線的前線。

在孟平這一部分的戰陣中,三個指揮在前,三個指揮在後,形成一個矩形方陣。他們跟旁邊的李紹城和蒙三一起,組成最先出戰的萬人大陣。前三個指揮中,又以當先三個百人都戰況最為慘烈。最先接觸肉搏時,大盾兵在前,而長槍兵緊隨其後,盾擋槍,槍救盾,刀復救槍,盾復救刀,這便是戰陣搏殺之法。

最開始的猛烈接觸,沖擊力最為狠決,上來就是幾條線的將士紛紛死亡,萬人交戰中,幾個百人都沒片刻就全部報銷,你殺我我殺你,拉一個墊背不虧,殺兩個算賺。後面的將士踩著同袍的屍體繼續向前,斬出自己手中的刀槍,在這樣的大戰中,大部分軍士都只能揮出一擊。

決定第一線將士勝負的,甲厚兵利而已。

待戰陣稍稍穩定之後,傷亡速度便有所回落,雙方接觸的陣線上,搏殺變得有序。這時候廝殺的將士,比拼的除了甲胄是否堅固,兵器是否銳利外,更重要的是拼戰陣協作和搏殺技藝,最終的落腳點,又是比拼士氣,比誰更不怕死。

所以但凡驍勇善戰者,一往無前,殺人有效,不惜性命。在如此密集浩大的戰陣中,個人武藝的確無法逆天,也無法左右戰局,但卻可以左右自己的生死,哪怕只是延後片刻。但若所有將士都能將自己的死亡延後,哪怕只是幾個呼吸的時間,匯集起來,就是巨大的傷亡比優勢。所以戰陣沒有個人武藝,但有將士素質。而數萬人的大戰,實則是一件精細活。

練兵,練得就是這個。

孟平見戰陣穩定下來,立即揮手招來傳令兵,一臉殺氣,“讓陷陣都上!”

相比於“隔岸觀火”的李從璟郭崇韜等人,孟平身在陣中,直接參與前線調度廝殺,在一片轟鳴如雨的戰陣喧囂中,他的緊張反而沒有多少,更多的是心緒激蕩。

孟平將令下達之後,前三個指揮的戰陣有所變化,原本只是安靜呆在陣中的三個百人都,邁步上前,而他們前面的將士後退,最終換下了在第一線拼殺的同袍。

這三個百人都,個個人高馬大,身材魁梧,人皆披重甲,手持大陌刀,如同山巒一般,兀一出現在戰陣前線,就是一種巨大的威懾力。他們如同一頭頭煞氣騰騰的蠻牛,毫不講理,殺入戰陣就是舉刀劈斬而下。不需要此刻去注意,就能看到,他們連邁出的步伐都在同一時間落下,步子大小都一模一樣,如同標尺丈量過一般。

孟平麾下三千將士,百戰軍精銳所在,分量如同君子都。而這三百陷陣都,又是這三千人中的精銳。

馬背上孟平嘴角微揚,低聲喃喃道:“我孟平領軍,三千虎賁三百殺神,必不輸君子都!”

陷陣都呼喝間,氣重如天塌。

陌刀劈斬而下,從頭入從尾出,敵軍成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