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練兵之法(第2/2頁)

離開時,李從璟勉勵蒙三幾句,讓他抓緊訓練,蒙三連聲應是,再無半點自得之心。

回到大帳,李從璟將彭祖山叫來。

彭祖山便是和莫離章子雲等人一同到來的中年男子,是李從璟老爹李嗣源的得力臂膀,其人尤以善練兵善征戰聞名。其人更是頗識詩書,是難得的儒將。是以回到淇門之後,李從璟便讓彭祖山趕緊熟悉軍中諸事,好讓其總領練兵之事。

彭祖山進賬之後,李從璟招呼他坐下,然後問道:“軍營諸事,彭大哥都已熟悉了麽?”

“有公子派的人指引,都已熟悉了。”彭祖山道,言辭對李從璟不乏恭敬。

李從璟點點頭,道:“我若以彭大哥為軍使,主持練兵之事,彭大哥何以教我?”

李從璟這是在問對了,彭祖山心知自己須得拿出練兵綱領出來,好在他這幾日已有了腹稿,加之他本就精通練兵之事,是以不急不緩道:“練兵之要,以教戒為先,而以耳目、膽氣、隊列、體力、拳術、技藝等科為主體,行耳、目、手、腳、心之事,日行不輟,方有強兵。”

這一番話看似簡單,實則非精通兵法之人不能總結出來,李從璟頷首,示意彭祖山繼續往下說。

彭祖山接著道:“教戒為先,所謂‘教’,便是‘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使軍士上識其主,下識等級,忠於其主,服從尊卑;所謂‘戒’,便是‘戒之以典型,威之以賞罰,使人知勸’,使軍士遵守軍紀軍法,知曉什麽可以為,什麽不能為。”

“就訓練科目而言,兵種不同,科目稍有差別。此事說來簡單明了,但要軍士日日操練,精益求精,卻是頗難,關鍵在於主帥之督促,在於賞罰之鞭策。其中,練兵之法,莫先練心,人心齊一,則百萬之眾,即一人之身……”

彭祖山洋洋灑灑,娓娓道來,就練兵綱領之事,便說了足足半個時辰。最後,彭祖山總結道:“兵之強在練,孫子練兵,可以折沖銷敵,乃鳴鼓會軍,終於助吳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伐於越,使吳國成為春秋最後一個霸主。公子若能嚴肅練兵,假以時日,三千之卒,盡皆勇悍善戰之輩,則大軍所向披靡,天下少有人能與百戰軍爭鋒!”

彭祖山話說完,李從璟沉默了許久,擡起頭,卻已目露精光,他走出將按,到彭祖山面前,長身而拜,“我欲以彭大哥為百戰軍副將,操持三千百戰軍訓練之事,彭大哥若果能踐行方才所言,他日征伐有成,必不負彭大哥之恩!”

李從璟的舉止讓彭祖山有一時錯愕,瞬息之間,彭祖山連忙扶起李從璟,注視著他的眼睛,認真問道:“公子果真意欲以彭某之法,訓練百戰軍?”

“為何不可?”李從璟反問道。他知道彭祖山擔心的是什麽,時下天下節鎮林立,然各鎮將軍練兵,莫不求戰力速成,好做征伐,因而訓練起來,長技藝,而弱系統。而彭祖山的練兵綱領,卻要求“教戒為先”,期間更是包含“天晴則操練士卒,下雨則習讀詩書”這些內容。總之一句話,彭祖山的練兵綱領,不僅要求練兵系統全面,而且會搞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這是目下天下節鎮基本都不會涉及的層面,尤其是後者。

李從璟道:“天下久經征伐,人口銳減,良家子難覓,是以各軍多有流氓、亡命之徒,百戰軍亦不例外。這些軍士縱然能逞一時之勇,使大軍在某些時候戰力頑強,但其桀驁難馴,背主弑將的情況屢見不鮮。若不能改造他們,這樣的軍隊,我寧願不要!”

彭祖山道:“可公子可知,要如此訓練軍隊,必定分外艱難,困難重重。末將此法,便是老將軍都不盡用,公子可想好了?”

李從璟笑道:“大丈夫有所不為,亦必有所為。以此法練兵,必得罕見精銳,彭大哥何必遲疑?”

其實彭祖山的練兵之法,並不超前,這是很多先賢在兵書中都有論述的。只不過這位儒將想要將其都實現而已,這可以說他是書生意氣。但彭祖山沒想到,他碰到了一個來自後世,知曉這其中利害的李從璟。

二十世紀,紅軍百戰不死,長征路上,八萬人只剩下兩萬多人,卻戰力猶存,稍有軍事常識的人就知道,這是多麽大一個奇跡。放在任何一個時代,一支軍隊傷亡過半,又在東奔西跑的路上,還不是政府軍,那剩下的人不給你跑光才怪。

李從璟崇敬那樣一支軍隊,雖然他知道因為時代的原因,他無法復制這樣一支軍隊,但他想努力一把,做到在這個時代,能夠做到的極致,去無限接近這支神話一般的軍隊!

有了這樣一支軍隊,亂世求存,方有保障;爭雄天下,方有資本。

彭祖山沉默了半晌,後退兩步,對李從璟深深一拜,起身時長嘆道:“公子之志,末將今日知之矣!”